前段时间,笔者给几家企业作内训,他们都提出同一个问题:项目源于建筑、IT行业,对旅游、医药、金融行业是否适用?
最近,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9.3阅兵。借此机会,笔者正好通过阅兵这个焦点,介绍一下项目概念,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项目知识。在此,一定又会有人质问,阅兵和项目有什么关系?
笔者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阅兵就是一个项目”。
首先,阅兵是一次临时组织的活动,即它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其次,本次阅兵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次阅兵,不论从时间、规模、人员上,还是从目的、意义、影响上,均有别于以往阅兵。
再次,阅兵工作,随着计划、训练、演练、检阅等过程进展,逐渐清晰明了,社会各界逐步意识到本次阅兵的空前规模和重大意义,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
最后,本次阅兵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比如炎热的天气,长安街交通干道,各种兵种和装备的调遣、训练时间等。
以上四点,正是项目的四大特征:临时性特征、独特性特征、渐进明晰特征、受制约特征。由此可见,阅兵也是一个项目。
本次阅兵的核心意义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而通过本次阅兵,一是可以激昂我全军士气,展现我军风采;二是提供特殊训练机会,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全军作战技能;三是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我军装备,增强国人信心;四是欢迎其他友国参与,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等。
这些都是本次阅兵的子目标,这些子目标相互关联和促进,随着阅兵工作的推进,为了均衡各子目标工作,需要动态调整这些子目标的优先级别和层次关系,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以上特征,也是项目目标的特征:多元性特征、相关性特征、层次性特征、优先级特征、均衡性特征、动态性特征。由此可见,阅兵的目标是这个阅兵项目的目标。
项目管理的十大知识领域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干系人管理、整合管理。那么,作为一个项目的阅兵,这些领域又体现在哪里呢?
1、 范围
项目具有需求范围,阅兵也具有需求范围。阅兵的需求范围从方队上讲,有徒步方队,有装备方队,有地面方队,有空中方队,还有抗战老兵方队,装备体系方队和外军受阅方队等。
从阅兵时间进展方面讲,有可行性研究工作,规划设计工作,人员、装备等组织工作,训练工作,试演习检阅工作,正式检阅等工作。如果继续细分下去,直到每个方队需要多少人、性别要求等。
从规模上讲,本次阅兵有50个方队,其中有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梯队,受阅装备500多台,各型飞机100余架。可见,阅兵具备项目的需求范围。
2、 时间
项目规定了里程碑时间节点,阅兵也有相应的里程碑节点。阅兵通过可行性研究阶段后,正式启动阅兵项目工作,详细规定阅兵方案的完工时间,人员、装备等到位的时间节点,训练的开始、结束时间,每次试演习检阅时间节点,以及2015年9月3日的正式检阅时间节点。
继续深究下去,每个方队某天的开始、结束时间都是有的。可见,阅兵具备项目的时间进度。
3、 成本
项目受成本的制约,阅兵看上去没有成本的制约,实际非也。
参与阅兵的人员的衣、食、住、行国家有统筹安排,参与检阅的装备耗损国家有相应的预算,以及为训练提供的各种医疗、安保等费用国家也有明确的预算和规定。……可见,阅兵也是受项目的成本费用制约。
4、 人力资源
在人力资源方面,阅兵更为突出,因为几乎全部活动均需要人力来完成和体现。这里不作细论。
5、 质量
项目要保证质量,阅兵同样有质量要求。比如徒步方队,要求六线一致:头线、臂线、手线、膝线、脚线、枪刺线。正步走,要求每分钟112步,每步75厘米。从东华表到西华表,要求128步在1分6秒走完,六条线整齐划一。
再如,装备方队要求等速行进,误差不超过0.3秒,骑线和标齐驾驶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阅兵的质量要求全部以数字定量化考核。可见,阅兵同样要保证项目质量。
6、 采购
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外包采购,阅兵也不例外,本次阅兵全部的全部装备均属我国自主研发产品。人员以本国为主,但不排挤友邻国家的参与。
7、 沟通
项目的成败关键在于沟通,阅兵以人主体,即使是装备也需要人员操控,所以到处都体现出沟通的重要。
8、 风险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阅兵也存在风险。比如受炎热的天气影响,随时可能出现人员的昏厥。再如,受交通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能按时训练的现象。
还有,我们在认真地准备着阅兵工作,某些国家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我们,不得不防备他们的干扰等。可见,阅兵也存在项目风险。
9、 干系人
本次阅兵的干洗人,涉及所有中华儿女,外国友人,以及那些嫉妒、羡慕我们的群体。
10、 整合管理
阅兵一切工作能按部就班、顺利进行,彰显了祖国这个大团队的整体管理水平,这是保证阅兵项目目标的重要环节。
上面的分析清晰地说明阅兵是一个项目。此刻,读者通过阅兵项目,掌握了项目的概念,也明白项目不只是建筑、IT行业的专属,它没有行业界限。
因此,在生活中、工作中,只要我们善于运用项目知识,均可以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自己的活动。
欲了解沟通的更多实用技巧,请品鉴《项目经理沟通管理技巧与实务》一书。
注:本文已在《项目管理评论》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