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概念:PM中的OTDA模型
绩效管理咨询项目我们已经做了无数次,特别是移动行业,据我了解,我们通常的操作内容是制度完善、技能提升、工具优化等,操作的内容偏大而全,比如绩效标准的制定,我们会培训五档打分法、线性得分法、比高发、层差发、改善度法等等,其他模块也类似,要求客户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选择,而选择自由度和方法多样性的增加,带来的结果是五花八门、乱用工具、可比性差、流于形式,特别是执行层面。用中移动某省公司老总的话讲,“给出一把大刀要刻出一颗萝卜花很难,我们需要的是一把小刀或者磨具,简单一按一颗萝卜花就出来了“。我们过往的操作基本是给出一把大刀,然后培训辅导如何使用大刀,这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很高,而且难以执行,在部门至基层员工层面难度更大,于是需要开发出一个简单有效的小刀或者磨具,也就是绩效管理操作范式。
部门至员工层面的绩效管理侧重于执行,要在保持战略目标对接的同时实现绩效闭环操作,绩效执行过程中常会出现如下现状,包括部门指标至员工指标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随意性大,难有内在逻辑关系;绩效管理操作缺乏战略导向,部门KPI导向严重;绩效执行缺乏统一工具;绩效管理基础环境较差等,导致绩效管理难以发力。
总结发现,部门至员工层面绩效管理有四个核心要素,分别是绩效思维、绩效执行、绩效能力、绩效组织,把握四个核心要素是绩效管理执行的关键,并据此推演出绩效管理操作范式。
在绩效计划环节,设计的原则和思路是以保证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为原则,依托于绩效组织,运用绩效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设计,时间维度主要指绩效考核周期,空间维度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指指标在部门间的分配,纵向指指标垂直转化分解,具体表现为KPI指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比如分公司指标向各个部门、片区分配的参考维度依据? 指标在不同层面如何转化分解?因此绩效计划环节的操作范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组件: 指标横向分配的维度标准、指标纵向转化分解的工具、权重制定方法、绩效标准方法等,形成统一操作工具,并通过培训辅导提升绩效能力,形成该模块绩效操作范式组件,其他模块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