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
作者:卜安洵 编辑:张俊
本文选自即将出版的企业互联网转型系列丛书之《“合”模式——智业时代的企业新形态》,由该书作者南京市企业互联网转型研究会会长、大任智库创始人卜安洵授权发布。本公众号将会持续分享该书的精彩内容,赶紧关注吧,抢先一步了解企业的新形态。智业时代对于工业时代除了去除“边界”之外,第二个突破就是去除“中介”。市场中一个重要的“中介”便是交易的中介,其典型代表便是“商场”。在网络的冲击下,传统只是转卖商品的商场日渐式微,而作为体验消费和复杂定制商品的沟通场所的新型商场则是传统商场转型的两个趋势。基于当下互联网的模式,我们可以构想未来的交易会有三种路径:现时交易、现场交易、现货交易。
商场的意义
交易频繁之后,交易地固定下来,同时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也逐惭优化,从集贸市场到百货商场一路演变至今。商场让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拥有了固定的专业的交易中介。工业时代的后期,商场越来越高端化,出现大型综合体;同时也越来越分散化,形成大型卖场、社区商超、便民小店的网络化体系。
去商场的逻辑
变化源于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它让谁有商品,谁要商品直接通过网络对接并交易。那么,投资巨大、效率低下的“商场”还有必要吗?
从“发现商品、选择交易”的角度,商场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发现、选择、支付和交付这样一些操作,今天的网络购物显然更方便快捷,甚至更便宜。
从“流量和获客”的角度,线下实体店仍有一定的价值。由于城市居民的集中性,大街小巷有其自然流量,不同的”地置“因而自然获得过客的流量。这里就有了”租金“的秘密:某个实体商店的租金,大约等于其可能过客,对应于网络销售中的流量成本;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电商再发达,门店仍有其生存价值的原因。
商场的未来
毕竟商场与网店的开办成本不同,商场有限的过客流量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客单价?答案是:选择实体店比网店更具优势的交易。这些交易不再是标准化的商品的陈列和销售,而是:餐饮、咖啡吧、美容、健身、电影院等体验性消费。
商场的另一种未来是:需要复杂沟通和定制的产品经营,需要线下的入口,即其O2O的地面端。而当它起到这样的作用时,与无数个同样处于地面的办公室,就几乎可以合而为一了。
无论以上二种中的哪一种,商场的退出和减少,商场的经营转型是不可避免的。
交易的未来
我们来借助BAT的力量,构想一下“交易“的未来,三种路径,殊途同归。
1现物交易
假设你在厨房做菜,发现酱油瓶快空了。在之前,要么到超市去买,要么上网,现在呢?你可以拿起酱油瓶,用手机扫码,下单,支付,然后,就是到家!怎么让每件商品从出厂时起就带上一个唯一的身份“码”?这是阿里要推动厂家去做的,物联技术有的是物美价廉的解决方案。设想一下,如果世间所有的商品都有了唯一的识别码?购物、比价或者点评,都不再需要登陆那个无论是PC或者移动端的传统的“互联网”了。这也是为什么GOOGLE的CEO放话说:互联网将死,物联网将兴。
2现场交易
现场泛指每一个围绕消费主体的场景,可能在办公室、酒店、家庭、或者路边,当物联逐渐部署和应用,我们的每一处场景就成为可设定的专用网络系统。为了好理解,以智能家居中的冰箱为例:冰箱可以采集家庭中的常用食材信息和消费频次,然后帮助你管理采购和消费。它会提醒你定货,推荐你选择,帮助你下单。同样,一间智能化的卧室或者教室也会做同样的事。其背后,当然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百度搜索如果真的牛,这就是它改变世界的用武之地。
3现时交易
腾迅改变商业世界的路径,是嵌入社交,让交易随话题,随关系,随场合而自然发生。无论是QQ还是微信,从聊天中判断出最好的采购时机和选择,从关系中推荐最值的合作项和规则。
总之,我们很快可以看到交易的中介由大到小,到最终消失不见。人们可以随时随时,不需要PC网,甚至不需要手机APP,就能购物。支撑这一切的是通讯系统、支付系统和身份信用系统。
一个并非多余的提醒是:以上三种交易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有后卖。而交易的真正未来是:需求发生,设计和制造启动,支付和物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