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舒,李望舒讲师,李望舒联系方式,李望舒培训师-【讲师网】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望舒:佛门居士使用的消极心理防御机制
2016-01-20 15157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学佛的居士,有些人还很虔诚。本来这没什么不好,劝人向善,解脱烦恼,开启智慧。可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使用了一系列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很多人都变的佛里佛气,就像一个人肉念佛机,走到哪里都不那么招人喜欢。而问题是,这些人自己还陶醉其中,自我得意,浑然不知。基于这种现象,笔者把一些学佛人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拿出来晒一晒,以供大家讨论。

   先说说什么叫心理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定义: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用语。代表人物有佛洛依德、荣格等。是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例如: 压抑、升华、替代、拒绝等。 而防御是阻止各种想法、冲动、情绪进入意识层面的心理操作,某些防御机制也同时是心理结构形成的重要机制。

   学佛的居士,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人格心理结构,就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情绪,在学习佛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原来的人生问题没有解决,学佛后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隐晦,犹如在原有的疾病上又套上了厚厚的枷锁,让明眼人更加摇头不已。甚至因为他们这些人的表现,使得很多门外人对佛学理论的学习抱持了怀疑的态度。

 

   现列举几个防御机制如下:

 

   防御机制一:逃避  

   很多学佛的人,通过念阿弥陀佛,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不是直面困难和积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孩子不听话,夫妻关系不好,没有从世俗的角度积极努力的想出办法去面对,而是把自己关入佛堂,一心念佛和忏悔。甚至指责家人业障太深,跟家人形成对立,自己在道德上获得一种优越感,获得人格的支撑。

 

   破解方法:直面自我,活在当下。

 

   防御机制二:边界不清  

   一些居士有时候对人热情的过了头,不管别人是否愿意,总想给人讲讲佛法。很多居士们,不管别人多忙,他们也要拉着对方,口若悬河地强迫对方听他们讲一些学得一知半解的东西,让人很逆反。

 

   破解方法:如毘奈耶经云:“未请不应说”

   ——【参见(<<菩提道次第广论>>如何说闻二种相应正法 第二说法规理 讲说轨理)】

 

 

   防御机制三:失分化

   又称为自体-客体混淆。具体表现为以自己是某个师父的徒弟而洋洋自得,潜意识里觉得如果师父伟大,自己就伟大。老师修行的好,自己无意中就修行的好。好像自己跟老师是一体的。或者师父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就努力的按照师父的所思所想或者所暗示去做,缺少质疑和批判性。虽然在密宗里有视师如佛的说法,但指的是徒弟对师父的恭敬心而已。另外,据诺那活佛开示,师父对徒弟要看三年,看他变心不变心;徒弟亦要看师父三年,看师父是不是有正量。现在的佛门居士经常不管不顾,只要听到是名师,就一哄而上,以拜了某法师而在人前炫耀。究其深层原因是一是自信心不足,通过拜老师而炫耀自己;二是拜了老师后盲目跟随,从而避免自己的恐惧感,尤其是丧失感。如果这样的话,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直接把众生度化成佛呢?还要苦口婆心的跟众生讲八万四千法门?

 

   破解方法:“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与余者,而示法性谛令解脱。”【参见(<<菩提道次第广论>>——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令发定解故稍开宣说——亲近善士)】

 

     防御机制四:分裂

    很多居士把世界上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魔鬼,一类是菩萨。凡是他喜欢的,同意他的观点的人,都是佛菩萨转世。凡是他不同意的,反对他的意见的人,都是着魔。

    破解方法: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既非菩萨。

    【参见——《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第三】

 

 

    防御机制五:反向形成和压抑

    明明是对某人不满,却不直接通过合理渠道沟通,因为秉持自己是佛教徒的理念,所以一定要表现出宽容、忍让,结果是一味的压抑,而不是智慧的转化。出现的结果就是身心极度不协调。比如仪式化的对一个人好,仪式化的客套,仪式化的恭敬。这些特点经常使佛门以外的人感觉那些学佛的人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个性,没有特点,好像被洗脑一般的另类,与世俗格格不入。岂不知他们已经中了“着相”的毒。

    破解方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参见《金刚经》如理实见分第五】

 

 

    防御机制六:强烈的投射

    自己想要做某事不能去做,就说成是对方想做。

    曾经遇到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自己学佛多年,一直觉得出家很好,但因为各种俗事和尘缘未了,就极力支持他的弟弟家的孩子,也就是他的侄子,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出家,甚至不顾孩子父母的反对和焦虑,把孩子藏起来,怂恿孩子出家。这个事例从正常人的角度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究其深层原因,都是当事人内心强烈的愿望投射到他人身上,期望他人代替自己完成所愿的一种表达。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又是极度自私的表现。

 

     破解方法:换位思考和慈悲心。

 

    防御机制七:学派性认同

    赋予某种学派理论理想化自我的价值,并且变成这种学派理论的坚定拥护者,从而避免意识到自我的渺小和无助。同时拼命贬低某种其他学派理论,而不顾其实际情况,从而体验到自尊感和全能感。

    常见案例:一些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居士或者跟随某个法师学习的居士小组,极力鼓吹自己的师父和自己学习的这个宗派是多么好,否认其他学派;同样一些学习净土宗的,极力推荐自己的门派是多么殊胜,而否认其他宗派;学习禅宗的,学习密宗的,都有如此现象。有很多人如文革时期一般,陷入宗教狂热状态。

 

    破解方法: 

    1、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参见——《金刚经》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2、四百论云:“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其中正住者,谓不堕党类。”正住的意思是说,不要拉帮结派,赞誉自己的老师,诋毁其他老师。

   【参见(<<菩提道次第广论>>——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令发定解故稍开宣说——能依学者之相)】

 

 

    以上是笔者常见的一些学佛人的心理防御机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表现,比如过度抽象的使用和卖弄佛学名词,以满足自恋;通过仪式化和表面上看似恭敬地提问表达攻击性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谨以此文,希望能够在居士群体里,引起大家的反思,提升智慧,提高我们做人的觉照能力,才真正不辜负了释迦牟尼老人家的遗愿: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参见——《金刚经》正信希有分第六】

 

 

   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其他宗教信仰中,我也每每发现如是问题,导致人的精神状态与宗教的初衷背道而驰。凡此种种,因为篇幅问题,不能一一道来,以后有机会再与诸位探讨。


 后记:此文定会引争议,但发心纯正,只是希望能与各位居士同修一起真正深入经藏,开启智慧。

上一篇 梦和醒着
上一篇 我不能强迫你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上海站 s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