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唯物主义者往往认为“心物不二,一体圆融”“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是唯心主义,认为这种观点只注意到了主体客体之间的联系,没看到主体客体之间的区别;只看到它们之间的依赖性,没看到它们各自相对的独特性。因此对它予以全盘否定。而唯心主义者由于没有注意到它的物质(基础)的一面,所以又进一步进行推论:“离开客观主观不能存在,离开主观客观不能存在。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并且把个体的主观世界与人类的主观世界混为一谈,加上人们对思维规律的不了解,以及先前人类对灵魂现象的体悟,最终导致了灵魂说的产生,进而又有了六道轮回,并把行善积德的动力建立在脱离六道轮回的基础上。到此,佛教理论的大厦可谓大功告成。可以说,这套理论与释迦牟尼佛的初衷不相一致,但在当时却占据了统治地位,其影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对于人类的文明教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到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灵魂说的破灭,这座神秘的理论大厦也就随之坍塌了。
这个过程,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为了前进,我们必须对其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必须另辟新径,拨乱反正。对此,我们将在第三部分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