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根,彭江根讲师,彭江根联系方式,彭江根培训师-【讲师网】
48
鲜花排名
5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彭江根:培训师应该引起注意的培训“潜”规则
2016-01-20 49844

培训师应该引起注意的培训“潜”规则

 

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及法则,培训亦是如此。专业培训师知道,但大多数非专业内训师,并不了解的规则,可以被称为培训“潜”规则。

这里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实用并且对培训效果影响最深远的“潜”规则。

 

身体的距离决定心理距离

心理学家沙姆在一所大型图书馆做了一组实验。当图书馆只有一位阅读者时,沙姆走过去坐在他或她的身边,测试其反应。经过80多次的实验,沙姆发现,当有人 坐在身边时,大多数人会默默走到别处坐下,少数人则干脆会问“你想干什么?”而没有一个人能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周围都存在着一个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神秘气泡”随身体移动,它并不是人们的共享空间,而是心理上个人需要的最小空 间。

 

如何缩小“气泡”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气泡。我们一进培训室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些学员三五成群相谈甚欢,我们假设这三五学员之间气泡很小,几近相融入;但总有几个学员,独坐一角,不愿交谈,我们假设这几个学员带着大大的气泡,逼得人不能前进半步。照这样开课,气泡大的学员很难融入课堂,参与讨论和交流,会影响培训 互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培训师在开场时,就会安排一些热身游戏与互动,让学员快速融入课堂氛围。

方法一:在座位摆放上下功夫。采用U形或圆形座位摆放,让学员与学员之间、老师与学员之间形成等距离,从而让老师能关注到每一位学员。

方法二:培训开场先做组建团队游戏,让学员间熟悉起来,找到归属感。

方法三:培训开场做头脑风暴活动,鼓励每位学员思考并贡献智慧。思考、参与都是一种缩小气泡的方法。

 

小心打破气泡

每个人的气泡都有极限,作为培训师,要认清气泡的安全距离。第一种是公众距离,范围是3.7米~7.6米。应强调的是,培训师不能离学员太远。在培训人数较多或培训场地过大的场景,培训师应适当走向后排的学员以表示关注和尊重。第二种是社交距离,范围是1.2米~2.1米。这时,培训师不能离学员太近,否 则声音和姿体动作会干扰学员。第三种是个人距离,范围是46厘米~76厘米。一般在培训室或其他场合与学员见面,这个距离不会给学员太大压力。第四种距离是亲密距离,范围是15厘米~44厘米,也就是半个手臂的距离。一般运用在讲师处理学员问题或进行个人辅导时。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你可以告诉学员你知道的东西,但他们忘记的速度一定比你告诉他们的速度还要快。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将自己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5年的记忆遗忘规律测试,并于1885年发表了他的记忆实验结果(见图表1)。

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启示,我们知道培训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如果记都记不住,那就很难说运用和改变了。因此,要设法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要让学员记得住,刺激兴趣和帮助

刺激是指培训过程中制造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让学员觉得受到刺激。刺激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辩论、角色扮演、对比制造问题冲突的刺激;通过提问、讨论制造 大脑思考的刺激;通过图形、图片、视频展示制造形象化的刺激·····作为培训师,一定要10分钟改变一种授课方法,让学员不断感受刺激。
       兴趣和帮助指的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能很多培训师都认为自己的课程符合这两点,但往往很难让学员体会到。如何做到这两点呢?培训师需要运用“知识引入+情境演练+示范+练习+点评”的方法。知识引入就是理论、方法、步骤讲解;情境演练是设定一个既定的案例场景,让学员运用培训师教授的方法步骤进 行演练;示范是培训师给出自己的方法;练习是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演练;最后由培训师对学员的练习表现提出反馈、建议。其中情境、练习都与工作紧密相关。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培训效果

要让学员记得牢,总结归纳数7条

麦肯锡的资深顾问芭芭拉·明托在其著作《金字塔原理》一书中告诉我们,人的记忆容量最多只能记住7±2个信息。因此在梳理工作步骤与流程时应尽量控制在7步以内。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好总结为最有效的3种。

要让学员记得久,考核跟踪阶段走

很多培训师可能认为,考核跟踪不是我们要干的事,我们只负责课堂讲授。其实不然,考核跟踪有很多方法。比如,课前可以让学员进行一些培训前能力测试与摸底,培训师可以根据学员短板进行知识、能力补差;课中,每学完一个理论知识或技术、方法,可以进行案例分析,演练和练习;课后,温故而知新,企业内训师应 深入学员的实际工作,给予指导帮助。

破窗效应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现象,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预防与控制“破窗效应”

培训课堂中的破窗效应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就容易让培训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总有一些这样的场景,不知什么诱因,学员就会提出一些与培训主题不太相关的问题,抱怨公司的制度或管理等。如果不加以控制,不良话题和情绪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

对这种情况一般要做事前、事中的预防及控制。课前,一般在培训开场的课堂约定环节,培训师会提示学员提问的规则,是先问再学,边学边问,还是学后再问等。前两种比较考验培训师的控场能力,稍稍引导不善,学员便会偏离控制轨道,破窗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选择学后再问是比较安全的做法。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也有技 巧,比如,让每个小组经过讨论提出一个小组最关心的问题,只设定5次提问的机会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参与改变

学员的观点和行为的改变,依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其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

 

学员主动参与大大提升培训效果

图表2中控制组的形式正如我们滔滔不绝的培训师,无论你的观点多么正确,学员因为缺乏参与,对你的观点印象都不深刻。对于资历尚浅的企业内训师而言,台下的学员可能比你的经验还要丰富,运用参与技术,可充分让他们分享经验,补充你无法穷尽的缺憾。

培训“潜”规则还有很多,无法在本文中详述。总之,作为企业内训师,除了专业领域的修炼之外,如果不加强成人学习、培训心理学等培训“潜”规则的研究和实践,培训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文来源:陈晓燕  《培训杂志》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上海站 s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