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斌,刘硕斌讲师,刘硕斌联系方式,刘硕斌培训师-【讲师网】
国学 领导力 创新思维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硕斌:关于南老禅宗机锋与学禅易小乘之辨论
2016-01-20 10014

最近有闻曾跟随南老先生40多年零项修炼的创始人王绍璠先生70岁就走了,想到南老近百岁高龄时不免忧虑,今年不管如何大小是个坎啊。还是得抓紧时机就一些法缘此生做个了断,也算是该篇文字的机缘所在吧。

2008年读到刚出版不久的南怀瑾老先生的《庄子諵譁》,对南老讲课论到的禅宗机锋见地恐有误人慧命之嫌,当时为之留下了一些文字。今会同其以前《如何修证佛法》(1995年重印版)关于“走禅宗路线充其量得个法身”误我近十年的一个大悬疑见地做个辨证,以免更误后人。

南老先生《庄子諵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P220:

什么叫机锋呢?中国人学武的有一句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个弓拉满了,箭在弦上自然就射出去了,这就是机。

机到那里时,两人相对非常锋利快速,不可以用思想,也来不及用思想就发机锋话语了。就象两个人对打,都拿起手枪,两个人子弹同时放,这个时候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怎么躲避子弹,也没得考虑的,锋利无比,快速无比,就是机锋。……

       老先生这样阐释机锋,给机锋下定义实在值得斟酌。以老先生之名气,只怕是误后人大矣。如果真象老先生所论,不用思考,不用思想,快速锋利,岂非小孩熟背三字经,艺人背绕口令、顺口溜,屠夫斩肉都成机锋了?当然,这些事不能说不显禅机,因为世间还没有不显禅机的事。

什么是机锋?箭在弦上,当机立断,与锋利无关,与快速无关,与话语无关。机锋之时,思想尚且没有,如何谈得上可不可以用思想,来得及来不及用思想呢?!

机者,当下,没有时间,亦无法有空间,如何会有快慢、锋利呢?那纯是世人不解时做的外在表面描述。况且,自古祖师大德公案也没见较快较慢啊,也未必得发所谓的“机锋话语”啊,老先生如何也做外道之见呢!如非要描述机锋禅慧境界,《心经》中倒是有两句话最适合,一是“照见五蕴皆空”,二是“观自在菩萨”。所谓心之生灭,机缘果熟,无有不识;随处做主,当机立断,无不如是。

另外,老先生“两人对打”的比喻,也似乎欠妥,自古祖师大德只有应缘当机,相互印证或慈悲接引时,于非非想定或非想非非想定中自然形成,如何会有两人之别?!真机锋当下无二。

一直疑着老先生,似乎老先生于“向上一路”宗、教两重门。

如基于对禅宗机锋这样的理解,南老得出禅宗不易大成就,似乎是说没有具体依持,容易流于乾慧或得个法身就走了的见地就不难理解,此更容易误人。见《如何修证佛法》1995年重印版P74:

多宝如来可以说是化身佛、报身佛,也可说是法身佛;也可说释迦牟尼佛就是其的化身佛。法、报、化三身合一。修持走禅宗路线的人,充其量得个法身境界而已。我可以大胆说一句,能够三身成就的,禅宗那么多人,一两千年以来,没有几个。因为学禅易入小乘境界,只得一点法身清净就跑掉的人,蛮多的,舍利弗就是如此。

其中“多宝如来可以说是化身佛、报身佛,也可说是法身佛;也可说释迦牟尼佛就是其的化身佛。法、报、化三身合一”这样阐述如不放在《法华经》语境中也没什么不可,但在《法华经》中可以说是不识法、报、化三身及《法华经》之禅机,可谓“笼统般若”。以前大德祖师说“宗门之理事,毫厘有差,便即不是。不然则颟顸佛性,笼统般若,埋没祖师,失却佛法。”

《法华经》中有诸化身佛汇集时宝塔才能打开,报身佛、法身佛才能相见分半座、共坐:一是代表成佛时跟众生业缘和接引法的圆满镜智相关,一切业缘均能于大定真空中转为分别智,所谓定慧等持境界;二是代表成佛时与自身肉体所沿袭的相应生命共业之塔之破相关;三是代表成佛时报身因其法缘所成就的佛土也只是所有法的一半,所以与法身佛分半座、共坐,法身本空,半座共座即是一座,报身亦是法身。

法、报、化三身关系可见我关于法华经的《多宝如来分半座与释迦佛之大伏藏》文章https://www.glswpx.com/Article.aspx?artId=3572

至于南老谓“修持走禅宗路线的人,充其量得个法身境界而已。我可以大胆说一句,能够三身成就的,禅宗那么多人,一两千年以来,没有几个。因为学禅易入小乘境界”之论断口气过大、言过其实,实在值得斟酌。

首先,该论断反映出老先生对“三身成就与成佛”问题存在见地障境。确切说我们娑婆世界自有生命以来,不只是禅宗,可以说是所有法门也只有释迦牟尼真正三身成就而大圆满成佛。不是什么“没有几个”,而是除释迦牟尼外没有一个。一个生命真修到圆满了所有业缘,其成佛之生根本不会走所谓的师承,因为没有什么不是老师。其他众生不过因修证洞见、印证真实真理深浅不同而呈现不同功力和境界,所谓菩萨、罗汉、天人、阿修罗、凡夫及三恶道众生。这些具差别众生是否就没有法、报、化三身呢?其实都有,并且均是在三身合一的印证水平中呈现出智慧差别,对应其相应道行。

从人道来论,每个人均因业缘投生具性命之体,命体多为共业所成,个性多为我性之业执所定,此性命之体可谓报身;并均具本源之心,可谓法身;其意念均是一个个自我的释放,可谓化身。只是凡夫无明,不明心,不见业识业性,释放的是千千万万做不得主的假我、小我,是谓“漏”;佛慈悲释放的是千千万万做得主的真我,是谓化身佛。所以说,法、报、化并非佛有,皆因人有。

另外,佛其实是真实真理的显现,乃时空所有万象万数万理万变万法之呈现。释迦牟尼在娑婆世界出世系其慧缘之报身所在,所谓报身自具报身的因缘。即使是释迦佛,因其出家的因缘,其法脉传承亦无法真正涵盖世道之法,比如现代文明之概念知识体系。

佛法所谓的入世更多是以佛学概念知识体系来引导世道觉悟,而不是基于世道的时空、结构、信息、速度、光、电、磁、能量、质量等等核心概念的直接智慧圆满。这个我在《国学正在显露其融通的智慧》一文中有较详细分析。https://www.glswpx.com/Article.aspx?artId=3955

至于“修持走禅宗路线的人,充其量得个法身境界……,学禅易入小乘境界”之论就更值得斟酌了。其实从南老先生自身经历也可洞见一些端倪。

老先生一生到处参访、拜师求教,博览《大藏经》,古今中外、显密旁门大量摄入各类宗法、教法体系,融会贯通,总体不过是禅教路数,而不是禅宗路数。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越到末世末法开悟者极少,后虽都谓禅宗禅寺,但能真正以顿宗传法几乎没有,即使是清末三大高僧之首的虚云老和尚也逐渐流于如来禅之教门,其它就更不用论了。所以说,当时的宗脉锻造环境已经失却了。

南老独上峨眉之前虽曾师从当时的禅门大德袁焕仙,从现在老一辈人士的一些回顾资料来看,南老对其师之修为境界并非没有疑情。按禅宗三关之论,南老在“维摩经舍”不过初关之识,心终究不安。否则,就不需要到处参学参访或闭关印证了。但迷执于外在的寻师求学之觉悟一般不易深厚,这跟老子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及“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道理是一致的。因为寻师者自然知道要找怎样的老师,内心容易不自觉地有分别在,不自觉地会忽视身边看似简单事物的机缘。其实,天下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不是老师呢。

而禅宗本就是以无门为法门或处处是觉悟之门,视一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花草木石、言行处事、吃喝睡撒拉等等为觉悟机缘,参天悟地。但后人学禅已入不了这种自然大道之门,多是被一些师傅总结出的小道小方小术所迷执,所谓刚出火窖又入冰窟。这个从禅宗六祖慧能大祖师亦可印证。

慧能大师小时家里穷没有读过书,完全没有接续世道文明或显学之学脉(现代人不正是掉到所谓的文明显学中不能自拔吗)。在五祖弘忍处三年因地位较低,大部分时间还是自己在舂米中觉悟修证。得法后为躲避追杀与猎户为伍隐修十几年,都得自己疑参、破定哦。

大家注意,慧能大师的活动圈子跟南老先生东奔西走的参学参证经历来比较是极小的。但其大圆满证境、接引后学的大智慧方便除释迦佛外还能找出第二位吗?禅宗顿悟法脉自此一千五六百年在全世界弘扬,并直接影响到中西哲学、中西文明、中西文化。大英博物馆也不得不敬其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十大圣贤之一而为之塑像。其法脉子嗣开悟者不计其数,包括我们都受其无量法恩,还有谁有这样的功力呢。纵观南老先生学问体系,虽有一定独到见地和发扬,但总体不过是对前人的一种沿袭和继承,并非具开创意义,影响和价值终究有限(具体可见《禅宗的三大历史阶段》https://www.glswpx.com/Article.aspx?artId=2942 )。

而慧能大师为什么能远超其老师五祖大放光芒呢,是否只证到法身境界或掉到小乘境界呢?不管我们后人自以为如何,看度众生的智慧方便和质量就可验证。总体来论,一个人的觉悟和修证成就与其观机设教接引众生智慧方便之功力是一致的。从老先生在《习禅录影》禅七中接引后学观之,老先生几十年前均是凭藉教门理事,所谓理先于行,总体也只能称之为佛七。于禅七定慧等持则有用刃不紧丧机之嫌,就是其现在的太湖大学堂,日常教习中唯独没有顿宗的禅堂风范,终究还是智慧方便和观机设教问题吧。

这并非南老师在指导后学时说古代禅宗公案都是高僧们偶尔为之(见《习禅录影》中南老的开示)。自己做不到不可诽谤祖师们哦。古代真走禅宗路数开悟了的师傅们于行住坐卧、茶饭劳作等随时随刻提点、敲打弟子,心念时刻的起灭均不放过,助他们时刻调心于定中入觉悟之门。这些在禅宗公案中比比皆是,几乎所有都是日常最简单生活中的参悟修证。请问还有那个教法能做到老师时刻助弟子入定慧等持境界。

因为最为精进修证莫过于定慧等持的禅悟之境态,见地、修证、行愿三位一体,没有先后时间和空间,亦可谓之非想非非想定。历代禅宗祖师大德均在日常生活中践履正精进修证态,即时刻以定慧等持之分别智自度度他,这正是禅机所在,才会流传下来所谓的禅宗公案。而这须明心见性后才做得到,民国时期修为有成就者陈健民居士说:“日常生活中修持禅,不是平常人可行的——这是最高深的证悟层面呢!这是圣者们真实验证的无欲禅,狂妄的愚人也妄想有这种能力……,就是说于身色场中证取常声、色之理是很高境界”。

另外,著《大乘起信论》的马鸣菩萨、持中观般若的龙树菩萨分别是禅宗第十一、十四代祖师。藏密白教大手印、红教大圆满法其实最终亦是归于禅宗,从“立断”到“顿超”终究不离定慧等持之法。这些在身兼禅净密三修的大成就者元音老人相关著作中亦皆有印证。

宽泛地说,实在入不了禅门就只能掉落于旁门了。所以,观现代众生的心性机缘只能提倡“在渐修中顿悟,在顿悟中渐修”了。实际哪有什么顿、渐呢,破除禅宗所谓五宗七派所有先师们的定见和牙慧,察其内在理路,直接将一切视为觉悟机缘,直接疑参、破定、起用就可。

以老先生的言辞看不过是认为禅宗偏重于修性,其它法门特别是密宗很多是从命体气脉起修,循序渐进踏踏实实证空肉身,但这必须有过来人引导方可,而且要历经很长修为时间。稍有些见地者都知道所有功法终不离戒定慧,而调心最难。到高级功夫层面还得靠自身的心性觉悟。另外,识得明师本就要有智慧,仍不离明心见性。

从学理、法理上论,所有修为法门最后都得归于禅宗正法门。真正能直接走禅宗修证路子也必定是大成就者。只是越到后世越入不了禅门,越掉到禅教路数,掉到不了义之旁门。

当然,南老以上见地乃1978年讲座时的集册,也就是说是在34年前的见地,相信经三十多年的再修为肯定今非昔比。所以说,以老先生30多年前的见地是不足以讲解《法华经》的。由于作者诸多受益或印证于南老著作,对以上见地当时没有印证到,以致一段时间掉到对其的迷信中,也曾一度对禅宗持怀疑态度。好在天性不羁,善疑情印证,终得挣脱“驴橛”。

对于视一切为觉悟机缘者,世道任何所谓的错误均不是错误,均可成为破参的机缘。但毕竟这样众生少之又少。由于南老其书文字已在流传,再加上名气更甚于以往,恐误人更甚。为报佛恩、师恩,尽可能减少误人之业,今特在此做个辨证,以利后学。

自古世之圣贤,不论出世入世,因宿德生患者多矣。轻者外道,重者成邪成魔,佛不就是这样转成魔的么!以南老当年的口气,让我不禁想到一些文章中提到他宿世与峨眉大坪寺开创祖师松月和尚的一只黑虎的因缘。

这只黑虎因宿世修为护法功德,虽为黑虎也入修为之道。但作为畜生道的虎如不是菩萨为救度畜生道愿心投生,那必定前世或前多世跟其普法过程中误人和临终前的嗔怨相关。误人但没有其它恶业而投生愚痴道均是因果所在。尽管大修行人一辈子都行持控制得不错,如未透无生法忍之理,所谓的行持就变成忍了。所以很多老师傅越修到后面脾气越大也是这个道理,其实是没有修通,根源还是在未明心性。最后临终前嗔念一起,因修为者气魄大,修来修去却落入虎身。所以,我们这些后学不可不慎。

所以说,现代一些高僧大德们的通病也是值得惊醒的。所谓教门久了,难离教主;声望高了,难离大德;岁数大了,难离尊位。虽不至贡高我慢、倚老卖老,但有时内弄玄妙、倚德卖德、真实不足也未必可知,此均为古德通病。个人认为为人、为学、为道,贵在真实,骄傲不得也谦虚不得。

 

 

刘硕斌

2012年5月21日于深圳莲花山现代苑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上海站 s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