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斌,刘硕斌讲师,刘硕斌联系方式,刘硕斌培训师-【讲师网】
国学 领导力 创新思维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硕斌:关于“融通智慧学”之于现代教育、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
2016-01-20 41574

   关于“融通智慧学”(即“现代禅悟学”)之于现代教育、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

 —— 一封写给高等学府及现代教育管理部门的建议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为让社会特别是高等学府和现代教育管理部门更多地了解“融通智慧学”学问体系,了解“融通智慧学”之于现代教育、现代文明的意义,推动“融通智慧学”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人类的毕生学习过程,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进程,让我们在有生之年更高效地认知世界,认知宇宙真实,觉悟生命真义,从而整体提升我们地球生命的学识认知度,延长我们的有效生命时间。
        现将“融通智慧学”学问体系的意义和要点在此做个较集中的报告,希望能引起诸位的关注和重视,更希望能将“融通智慧学”相关学问课程正式纳入现代社会的教育体制中。具体如下:
        一、现代教育、现代教学发展中的最大症结
        教育系生命自有意识以来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人类之所以能以高级动物优越于畜生道,均赖于因学习而成就的更多智能。古今中外,国家的强盛、文明的发展均与教、学密切相关。
        关键是怎么教,怎么学?怎样教、学才是最高效率的?在弄明白这两个问题之前,则必须先弄明了学在学什么,教又在教什么?
        现代教育的思路总体来说已分为基础教育,如幼儿园、小学;中级教育,如初中、高中;高级教育,如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基础教育更多的是教授知识,中级教育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开始让学生们明白一些人生事业的道理。高级教育则更偏重于让学生明理,并且在训练实操中转化为自己的理,所以在读硕士时更多是跟着导师做研究,博士、博士后则更多地进行独立课题研究了。
        以上人类给自身设定的教育思路具较严密逻辑,从整体上说似乎也很科学。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习的个体来说,这是外在的统一模式。
        为什么同一套教育体系培养教育出来的个体人才往往会出现较大素质差别?现代文明出于对高素质人才的强大需求,总希望能最高效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这就又生出一个最核心问题,所谓的高效究竟决定于外在模式还是学员的内在领悟?
        纵观现代的教育体制、教育技术及其探究方向,总体上均是在学习的外在模式或改善外在学习条件、环境上入手。
        比如北大教育技术系的研究和发展领域,总体按照“媒介技术+大教育”的整合思路,在基础理论、教育研究方法、教学设计、企业与教育、网络教育、教育游戏、网络调查、智能学习系统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层次的研究。教育技术系的发展方向亦逐渐聚焦到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终身学习与企业教育、网络环境下学生发展与学生管理、基于数字地理技术的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等主要研究领域。
        诚然,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学生不论从接受知识信息的广度、深度,查阅信息的工具、便捷度、速度,多类专业知识的交叉度、综合度,教员综合学养的水平高度,学生本身的优越物质条件等均非先前时代能同日而语。
        但外因终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真正决定学生领悟水平和觉悟程度的并不在外,而是决定于学生自身心性。这是内因,体现在学生的想学、愿学、主动参学之诚心诚意上,这必须视一切如师,将外在的一切都视为觉悟、契悟的机缘。否则,外在一切条件均可能成为学不好的借口,因为环境、条件好中还有更好的。
        而恰恰相反的是,现代教育体制和技术更多的是针对教、学的外在条件上探究,至于如何启发和培养学员内在心性、心态,改善学员心智模式,如何融会贯通将外在知识消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如何帮助学员以顿悟的方法高效明理,如何身心同修成就生命无上智慧等等关键领域的探究很多都较为空白。
        换句话说,由于对外在物质世界和技术的执著,使得现代文明、现代教学不自觉地忽略了对生命内在心性的认知进程,在认知科学上几乎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知识如何转化成能力?能力如何转化成智慧?如何由渐悟到顿悟?思维的内在机理如何?思路是如何创生的?心性与价值观有什么必然?价值观又是如何决定思维力的?何为融会贯通?贯通与明道什么关联?与领悟觉悟什么关联?与认知科学又存在怎样的必然等等关键问题。
        以上问题如能通达无丝毫挂碍,用禅宗话说明心见性而明理明道绝不会有问题。从世道学问来论,为学之道首在明理。理路所到,可解世间一切疑惑,换句话说就是可贯通世间一切学问。这时外求之学已是剩语。应机接缘时,万事万物前因后果之理路会自然呈现出来。
        总之,现代教育、现代教学在发展中最大的症结在于过于注重外因的改善,而对内因研发认知不足,致使教育体制、教育投资、教研项目、教学变革等无法真正实现高效学习、高效领悟的教学意义。
        其实,这些在佛法的核心——禅宗顿悟机理中已有全部呈现,这正是融通智慧学立足的核心学问所在。
        二、关于“融通智慧学”
        “融通智慧学” 是我在融通国学智慧、禅宗顿悟原理及现代文明、现代学科发展思路,探究高效学习、高效领悟时提出的一门学问概念。
        现代学科体系总体沿袭分析还原思路探究未知世界,对复杂问题进行割裂式简单化,分解开来研究,所谓分析,以致解析形成很多专业,因专业研究的成就形成很多专家。人类的知识或信息也不可避免地处于不断细分膨胀之中,现代人类文明的科学体系大厦总体也就是在这样的累积中结构成的。因此,我们世界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熵增(混乱度增加)的过程。
        融通融合则是一个不断熵减(负熵,混乱度降低,规律化、规范化)过程,也正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真理之融合贯通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向源头回归、源头修炼的过程。正如古人总结的“分久必合”一样。所以说,融通是现代各类学问体系解构通达的必然过程,又谓之融会贯通。
        另外,针对当前学问学术的发展走势,融通智慧学对融通之道进行了深度探究,对融通的内在机理——思维力源头修炼过程进行了揭示,为突破知识体系,迅速解构知识体系,成就能力和融通智慧找到了一条最有效途径。
        因此,根据对该学问的探究,融通智慧学暂定义为:一门探究各专业学问或学科之间内在共性、内在理路,以大道原理融会贯通各类专业学问,成就智慧机用的综合性智慧学。
        从另一角度论,融通智慧学系立足于探究“学”之内在机理,以学员知识结构、思维结构、思维力为契入点,帮助学员内明心性,高效贯通各类知识体系,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学能大用的为学境界。
        在学习方面,融通智慧学摒弃现代学习外求知识、心外求法的本末倒置路子,注重能力内证和思维力源头修炼,追究融会贯通和智慧之道。
        在现实中可以表现出迅速而高效的学习能力、解码能力、深度分析能力、融通能力、持续稳定的创新创造能力。换句话说,别人一个月学会的东西,您秉持融通之顿悟机理或许几天就领会了,并能学以致用,真正地达到实战的功效。
        三、“融通智慧学”的学问渊源
        中国人讲为学之道,从效果上论,特别重视要学通、通达,究竟要通什么?通道。孔夫子亦曾感叹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如从过程上论,则特别讲究悟,所谓感悟、领悟、觉悟。悟什么?悟道。
        开悟通道了会怎样呢?佛家禅宗谓之明心见性。不明心是无法开悟的,不见性是无法通道的。在世间,开悟通道也罢,明心见性也罢,均集中体现在明理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圣先贤会有“为学之道首在明理”之论。
        以上这些用词看似随意,实为必然,中国文字追根溯源其实均含道义。国学的实质其实就是一个道统体系。
        怎样悟道,怎样最高效地觉悟,换在世间语言就是怎样学习,怎样最高效地学习。高效领悟而悟道其实跟禅宗的“顿悟”含义并不违背,亦谓祖师禅,否则,就是禅宗的“渐悟”意义,所谓如来禅,渐渐累积而融会贯通,必须基于外求知识之累积、过程之累积。
        常规学习方式总体走的路子是:学习——知识累积——思考——自然累积式融通(亦可谓厚积薄发)——思想指导——模仿式致用。多为渐悟致用过程。
        “融通智慧学”走的则是超常融通路子:思维力直接开发和提升(禅,大译经家鸠摩罗什亦有“思维修”之译)——学习即是解析、解码、解构未知——高效针对性融通——智慧成就——转识成智——“无为而无不为”的大机用。必是顿悟机用过程。
        道家关于顿悟与渐悟的关系也有重要阐述,老子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其实就是外求学知识的过程,这是走禅宗参禅悟道路数最难以认同的,谓之外道旁门,亦谓旁门左道。而我们世道教育、教学体制,其实就是走的这个路数。老子说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因概念框框累积不断损道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在累积中不断融通变薄的过程,所谓“为道日损”。
        虽然过程损道、不合道,但知识、概念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其内在意义亦会自然发生融通。因为每类知识体系亦存在自身的内在理路,均是源于道的。所以,堆积在一起时,相一致的内在理路自然会得到贯通,是谓融通。这其实也是古人说的厚积薄发过程。
        老子这里用了“损之又损,以致无为”来表达。损到没有了,空了,此处既是见地,亦是境界和状态。空了就无法再损了,空就是道啊。渐悟到最后,能在此处转身也是可以得道的。得了道就可“无为而无不为”了。儒家则称之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跟佛家说的“性空缘起”而悲智双运核心理念也是一致的,只是没有佛家见得彻底和圆满。
        所以说,“融通智慧学”最先启迪于禅宗顿悟内在机理,通达于儒释道之根本,其方法论与参禅觉悟密切关联,从出世法论,“融通智慧学”又可名之为“现代禅悟学”。
        另外,融通还是佛学内证能力,道家阴阳和合,儒家内明之学的重要修习法门!融通追究圆满、圆融,其印证程度足可反映智慧高低、机用大小、慈悲大小的标准!
        四、关于认知科学与“融通智慧学”探究思路
        认知科学系二十世纪初兴起的,70年代才真正开始发展的,探究人脑与心智机能的最前沿性尖端学科。认知科学的研究把人的知识和智能提高到空前的高度,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
        认知科学涉及到现代心理学、信息科学、神经科学、数学、科学语言学、人类学、自然哲学等诸多学科。专家们认为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神经科学、人类学和哲学等是认知科学的外围学科。
        1978年10月1日,“认知科学现状委员会”递交斯隆基金会的报告,把认知科学整体定义为“关于智能实体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的研究”。从内在研究又阐释为“发现心智的表征和计算能力以及它们在人脑中的结构和功能表示” 。更多体现在“符号处理”或“信息处理”范式。
        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结主义重新崛起,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又争执起来,对什么是认知科学又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综合一下,当前认知科学的研究方向总体在下面几个领域:
        一是对知觉信息的表达、处理的研究。知觉过程是从哪里开始的?外在物理世界的哪些变量具有心理学的知觉意义?作为知觉的计算模型计算的对象是什么?还有知觉组织、知觉学习、知觉动态记忆、及面孔识别等问题。
        二是对学习的各类方式提升智能的研究。其中包括:学习的神经生物学、感知学习、学习的思维意义、内省学习、内隐学习各主要领域。
        三是对语言在认知智能方面的研究。语言是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材料、以语法为规则而构成的体系。语言通常分为口语和文字两类。口语的表现形式为声音,文字的表现形式为形象。从神经、认知和计算三个层次上研究汉语,用数学方法研究语言,寻找语言结构的形式、模型和公式,使语言的语法规则能象数学符号和公式一样具有系统化、形式化的特点,可以用来生成无限的句子。
        四是对记忆的研究,把人类的记忆分为三种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又称为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则分为过程记忆与命题记忆。
        五是对注意的研究,强调知觉过程中对信息加工时的注意模型研究。通过对视觉处理过程的研究提出预注意与集中注意概念,并结合神经生理学研究把注意网络分为三个子系统:前注意系统、后注意系统和警觉系统。
        六是对意识的研究,提出意识是智能的控制中枢的观点。更多地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进行探究,诺贝尔奖获得者Eccles与哲学家Popper合著“自我与大脑”一书,发表了“三个世界”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1包括所有物质世界(大脑也在内),世界2包括人的精神世界,世界3包括人的社会、语言、科学、文化等活动。
        以上是对当前认知科学发展成果与现况的概略化梳理。从当前认知科学发展总体思路的六大研究领域可以发现:
        中外学者学术研究的关注点总体在两方面,静态的在信息、语言、意识、记忆,动态的则在学习和注意的思维模式上。但这些均非主宰认知过程的主体,而是认知过程体现出来的一些主要表象,这终究是外在的。
        所以,当前研究领域均落脚在外在表象上,对主宰认知过程本身的内在机理探究几乎没有真正触及。并且,研究过程均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而思维的主体究竟系唯物还是唯心,或是超越唯物、唯心的二元分判,在哲学上始终没有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
        另外,信息、语言、意识、记忆、学习、注意等概念内在的构成和关联规律如何,与“结构”概念存在怎样的转化必然、融通必然,均还没引起足够的关注。而这恰恰是“融通智慧学”最为关注、最为融通的原理之一。
        人之知识之所以难以实用,不是决定于学了多少或学得快的问题,而是决定于融会贯通的程度问题,任何事物都蕴含其本身的内在理路,所谓原理,关键看你能否迅速解码。
        读书和学东西,不是越读越厚,越读越多,而是明理后融通之。形象地说是越读越薄,所谓“厚积薄发”。只有真正消化吸收了,才能心领神会得大机用,这正是融通智慧学秉持的内在路子。
        五、“融通智慧学”相关学问系列核心课程(基于大专院校必修课设置拟定)
        《关于结构、信息、能量、质量与宇宙真实》
        《关于超越二元辨证哲学的真实与太极智慧》
        《关于知识、能力与智慧概论》
        《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
        《知识体系结构的五行模式》
        《自我知识体系结构的合理性与能力》
        《智慧成就的内在机理》
        《知识体系的解构与融通模型》
        《思维结构与决策、决断的内在机理》
        《思维力源头修炼与能力飞跃》
        《国学思想精髓与领导智慧》
        《创新思维与理性决策》
          ……
        关于“融通智慧学”的相关课程之意义可归纳如下:
        一门针对人们最核心能力——思维力的心智开发、智慧成就、源头修炼课程!
        一个能全面检视自身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反观自身思维定式,全方位激发自身有效潜能的专业研修课程!
        一个能全面解码知识,融通知识,解码思维,煅造智慧的专业能力课程!
        一个能以正见正识、正确的方式,准确地学习和创新我们正缺少的知识的高效学习课程!
        一个融合禅宗"思维修"、"正思维"深刻妙理解悟现代学习、现代能力及行为盲区的深度“内证式学习”的智慧课程!
        希望通过以上阐述能遇到一些有缘的志同道合的探究者,壮大“融通智慧学”学问体系的研证队伍;希望能找到有利于促进“融通智慧学”学问交流的学术平台——院校或各类文化机构,推动融通智慧学现有学问体系的完善和传播;
        更希望能找到有缘的合作伙伴,将“融通智慧学”作为教育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以市养学,推动其良性发展。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上海站 s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