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英,刘晓英讲师,刘晓英联系方式,刘晓英培训师-【讲师网】
医院管理、管理沟通、跨部门沟通与协作、医患沟通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晓英:从大师身上谈现代医务工作者的人文修养
2016-01-20 46680

    龙蛇交替之际,与几位前辈相逢于岳麓山下的尚书房,其中就有中南大学陈赫、罗声求教授夫妇。陈教授工科出身,罗教授理科出身,两位教授均是七十多岁,白发苍苍,每年美国居住半年,国内居住半年。陈教授激情高亢、思维敏捷,罗教授恬静端庄、秀美柔和,两位教授即兴给我们表演了自己创作的歌曲诗词和对联等,那种彼此的相投相契和互相的尊重理解,正可谓琴瑟和鸣,伉俪情深,让人十人感动。而最让我动容的莫过于两位教授虽理工科出身,却有着极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不但在专业方面做得出类拔萃,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是造诣颇深,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间自然流露出的雅致圆润,幽默风趣,就如一道桑榆风景,让人十分愉悦,五六个小时的相处时光,更觉是饱享一顿精神文化盛宴,倍感酣畅淋漓。

    归去来兮叶公好我,行不得也楚相埋它。这是陈赫教授十二年前,也是龙蛇交替之际所作的一幅对联,真可谓句句是典故,字字是珠玑,也切合国内时事,借对联很好地表达了对当年某位重要国家领导人的隐隐赞誉及依依惜别之情。“归去来兮”出自陶渊明所作的《归去来兮辞》,借辞表明了淡出政坛、回归田园的闲适;叶公好龙的典故大家都熟知,表明了某些人对人表面喜欢、内心实则畏惧之情;行不得也、楚相埋蛇的故事更是妙趣横生。古时有一宰相杜涓,别人送他一幅“柳荫送别图”,很欢喜,每年生日时都在画后裱一截白纸,请客人题词,如此数年。有一年,客人中有一武夫,虬髯粗鲁,望之让人生畏,只见这武夫提笔蘸墨,即欲下笔,观者莫不心忐忑,只担心武夫破坏了风景与雅致,主人也不好阻拦,只由得他来,但见武夫唰唰下笔,开头四句话:东边一株杨柳树,西边一株杨柳树,南边一株杨柳树,北边一株杨柳树。写到此处,看客莫不掩嘴窃笑,武夫又连写四字:树!树!树!树!再接下来,连续五句一气呵成:四面鸟声啼不住,山前闻鹧鸪,山后鸣杜宇,一个说:行不得也,哥哥,一个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诗到此结束,观者连称道:“妙、妙、妙!”杜宰相当时也说了三个字:“观止矣”,如此,收起图画,告老还乡,这就是行不得也的来历,表达了政坛前路艰难之意;楚相埋蛇指的是楚国宰相孙叔敖小时候的故事。一次,孙叔敖回家后对着母亲大哭,母亲忙问何故,敖说:“我看到一条两个脑袋的蛇,我要死了。”母亲又问他,看到蛇后是怎样做的,有没有及时绕开,敖说:“我把它打死,然后埋了。”母亲听了后跺脚责备:“看到两头蛇,本就是大大的不吉利,你还把蛇打死,更会要遭罪的呀!”敖说:“母亲,我若不打死掩埋它,还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它,给更多人带来不祥,要遭罪就遭到我一个人头上,让我一个人承受好了。”母亲听完,紧紧抱住他,感动地说:“孩子,你不会死的,你的心地这么善良,老天爷一定会保佑你的。”果然,后来孙叔敖以其高尚的品性赢得了百姓爱戴,官至宰相,名垂青史。为了平仄需要,陈教授将叶公好龙改成了“叶公好我”,楚相埋蛇改成了“楚相埋它”,为了将“蛇”改成“它”,他还特意求教于生物学和文字学老师,确认古代“蛇”字是没有“虫”字旁的,“它”是一个象形字,响尾蛇身子盘起来,脑袋竖起来,就是一个“它”字。这样一幅对联,对仗工整,典故频出,读来妙趣横生的同时,也发人深思,让人颇多感慨和启发。

    《种子》诗的吟诵。“若不是贪婪的嘴啃干净瓜瓤果肉,你怎能摆脱甜蜜的困扰;若不是用污泥把你埋没,你怎能从腐朽中吸取养料;若不是常向你劈头盖脸地泼洒脏水,你怎能出落得如此芬芳、俊俏;若不是把你逼进岩缝之中,你怎能磨炼得如此挺拔,咬定青山不动摇。狂风把你刮上天空,你却偏偏还要投向大地的怀抱;暴雨为你洗刷征尘,雷电为你鸣锣开道。于是,你低吟,你高唱,你狂欢,你咆哮!然后,你又悄悄地踏上征途,顽强地继续你那生生不已的循环,再把未开垦的处女地寻找、寻找......”陈教授标准的国语、富有磁性的声音、极具感染力的表演,让我们沉浸其中,久久回味。这首诗作于一次登山过程中,两位教授历经坎坷,但从未消沉过,犹疑过,而是一直昂扬积极,笑对人生,善待他人。诗既是自己对前半生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后半生的向往与展望,以种子比喻自我,将种种非难看成意志的磨炼,成长的必需,愈挫愈勇,愈挫愈坚。诗通篇铿锵有声,力透纸背。通过陈教授的激情吟诵,穿过两位教授的斑斑白发,我似乎眼前浮现出两个有力的身影,在麓山顽强地攀爬,向上......

    两个小故事的感悟。陈教授还给我们讲了两个有关“地滚雷”的故事。一是三人在庙里躲雨,倾盆大雨,瓢泼而下,突然一声惊天炸雷,庙门前的地下滚过一个火球,这就是传说中的“地滚雷”。凡有此现象,预示着有人做了亏心事,要遭雷击。三人都希望有一个人出去承受老天爷的惩罚,互相推搡中,有两个人暗使眼色,猛然将其中一人抬起,丢在雨中。刚丢出去,庙突然垮掉了,留在屋中的两人被活活掩埋掉,而被丢出去的活命了。二是六人同在一屋檐下避雨,突然来了“地滚雷”,瞬间将其中五人劈掉,独有一读报的人幸免,原来报纸可以导电,逃过一劫。陈教授讲这两个小故事,意在分享为人处事,应良善,莫心存恶念,莫算计,否则害人终害己,也说明学习是我们赢得安身立命本钱的重要途径,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很多时候可以赢得人生的主动权,可以自救,可以活命。

    这次聚会,感触和收获颇多。我们都生在滚滚红尘中,在俗世的名利权情中搅拌着,难免心浮气躁,迷失方向,需要寻得一方清净之地,使心灵的尘埃能得到荡涤,在充电加油后再投入红尘,如此循环往复,才是真正健康的、平衡的、有质量的人生螺旋式上升与发展。我想,我还会在一些场合分享陈、罗两位教授“工科呆子怎么变得不呆”的诗意的人生轨迹。平时经常与医务人员就医患沟通的话题进行讨论,其实良好医患沟通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沟通技能问题,而是沟通动力问题。技能是属于行为层面的,易习得;动力问题属于思想层面,与教育有关,与价值观有关,与心态有关,与心理也相关,要改变,受诸多因素影响,非一朝一夕可成,不容易。医学教育在美国不是本科教育,很多都是本科学的人文、哲学、历史等专业,再攻读医科,这样的医生毕业后想要他不人文都难。我想,加强传统国学学习和人文修养于医务工作者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有助于在每日纷繁复杂、风险高、压力大的工作之余找到另一种快意充实的精神生活方式。发展一些非专业的兴趣和爱好,时时心有所属有所牵系,不但可以平复一些因工作带来的烦忧与困扰,且可以让自己更充实和愉悦,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和诗意。因着这些多彩和诗意,人会宁静一些,不会过多地与人计较与争斗,因为心中有着一个大大的灿烂的世界,哪会被这些俗事所牵绊呢?还会更有激情一些,因为经常可以在书中、在历史中找到真实的自己。一位伟人榜样的力量,一句名言的激励,一个故事的哲理,一首诗的妙趣,时时读,时时盘桓在心间,会让人有一种向上的动力,这样内心满满的,步履也轻快些,脸上的笑容也轻松些,当远离倦怠时,工作效率自然也高些。当然,还会更谦卑一些。知识如浩瀚海洋,越徜徉其中,越觉得个体渺小。通过一面面镜子,人自然会懂得恭谨谦让,懂得向生活学习,向身边人求教;通过一次次跨越,也会更容易寻到新的目标,并不断地坚忍坚持、自我激励、达成目标。二是有助于医患沟通。医乃仁术,非志者莫能为。我的理解是:要当好一名好的医务工作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善良、尊重与责任是最重要的。因为善良,会比较容易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去体会他人的苦痛与难处,会想着怎样在不违反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给予病友和家属以帮助和方便;因为尊重,会懂得病友与家属也是同自己一样的人,甚至有时还是自己的老师。当有这样的思维的时候,不会去呵斥病人,不会粗暴地对待他们,会和颜悦色,耐心细致地解释和沟通;因为责任,当想到病友遭受疾病折磨痛苦不堪时,会寝食难安,会日思夜想,会经常巡视,严密观察,会想着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征服病魔。当真正做到善良、尊重与责任时,没有难缠的病人,没有不和谐的医患关系。而要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需要内心不断去修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文社会知识、国学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高雅情趣的追求就是一个内心修炼的过程,它有助于我们秉持一种精神,形成一种习惯,养成一种素养,当我们在这条路上修习的时候,会收获无与伦比的快乐,也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美好事情发生。

    “不需要特意地花时间,也不需要刻意去背去记,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想到哪,看到哪,触动到哪,就把它记下来,再养成记录的习惯,两三天一整理,如此坚持,日积月累,便可成事。”犹记得另一位老师朋友送给我的话语,以此与珍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医务工作者共勉。

                                  

                                                                                      写于二0一三年二月三日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上海站 s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