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华,陈锦华讲师,陈锦华联系方式,陈锦华培训师-【讲师网】
领导力训练、NLP教练技术总教练、演说家训练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陈锦华:《提高团队承受力的49条职业法则》
2016-01-20 10104
??

《提高团队承受力的49职业法则》

在风云诡谲的现代社会,市场竞争中充满荆棘和坎坷,团队想要在竞争中生存,就需要有承受力,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团队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什么是承受力?

承受力是一种能力,它有其自身的特性,无法急功近利地求取,只能靠不紧不慢的修身养性。它是身体力量与健康度的承受力,是精神的承受力,是压力的承受力,是情感的承受力。承受力的形成离不开理性的思索和现实的丰富经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

团队在竞争中取胜的条件有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承受力。承受力强,自然团队的成功的可能性就大,相反,承受力弱,自然被淘汰的概率也就大。因此,团队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想要在迷雾中冲出重围领取桂冠,就要不断提高团队的承受力。

那么,在现实工作中该怎样提高团队的承受力呢?

要知道,承受是一种体验,承受一种积累,承受是成熟的必经之路。承受力除了输出与恢复之间的平衡,还有就是偶尔超越承受力界限进行的“拉伸”。这个“拉伸”是对精神的“拉伸”,是对心理承受力的“拉伸”。简单地讲,就是当面对工作时,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一点一点地挑战自己的极限。如此,承受力就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团队工作,充满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有些团队成员不懂得承受,或者承受能力差,以至于自暴自弃。这样的团队成员是不适合在团队生存的,更是影响整个团队承受力的提高。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被淘汰,如果想要不被淘汰,唯有修炼自己的承受能力,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

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围绕修炼自己的内心、做好自我调节、改变思维方式等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和阐述。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所有的团队成员,身在团队之中,压力、挫折、困境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它们无处不在,想要逃避不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承受力。唯有如此,才能守住自己、守住团队

目录

第一章  修炼自己的内心

职业法则1:不论何时都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  003

职业法则2:有磨练才会有进步  /  013

职业法则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  017

职业法则4: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  025

职业法则5:工作之余学会宣泄  /  029

职业法则6:克服焦虑,释放内心的紧张  /  033

职业法则7: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  /  038

职业法则8:学会善待逆境中的自己  /  041

职业法则9:切勿成为心理上的奴隶  /  046

第二章  不想被淘汰,就要学会适应

职业法则10:与其让环境适应你,不如你来适应环境  /  055

职业法则11:巧妙应对工作变动  /  060

职业法则12:提高工作适应力  /  064

职业法则13: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  071

职业法则14:融入环境,左右逢源  /  074

职业法则15:工作有压力是很正常的  /  079

职业法则16:信任是个好方法  /  082

职业法则17:遵守团队的“潜规则”  /  088

第三章 做好自我调节

职业法则18: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承受能力  /  095

职业法则19:控制压力,培养健康平衡的心理  /  099

职业法则20:激发潜能,提高承受能力  /  106

职业法则21:学会自我放松  /  111

职业法则22: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  117

职业法则23: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和接纳不公平  /  122

职业法则24:不要为别人的批评而烦恼  /  125

职业法则25:管好自己的嘴  /  130

第四章  工作中没有不可承受之重

职业法则26:与其抱怨,不如反求诸己  /  139

职业法则27:唯有携手,才能共进  /  144

职业法则28:要有面对困境的勇气  /  149

职业法则29:在工作中提升自我  /  154

职业法则30:不要怕错、怕失败  /  158

职业法则31:别让想象的困难吓倒  /  162

职业法则32:适当拉近与管理者的距离  /  167

第五章  改变思维方式,灵活应变

职业法则33:工作要学会变通  /  175

职业法则34:别让经验蒙蔽了双眼  /  184

职业法则35:改变团队成员的思维方式  /  186

职业法则36:培养和激发思维能力  /  189

职业法则37:敢于冒险,打破常规  /  196

第六章  信念是承受力的精神支柱

职业法则38:认识信念   /  203

职业法则39:运用信念的力量   /  206

职业法则40:做一个有信念的人  /  211

职业法则41:坚定信念,迎接所有挑战  /  218

职业法则42:信念是执着的过程  /  222

职业法则43:精神是团队的动力  /  226

第七章 做好承受一切的准备

职业法则44: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  /  233

职业法则45: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  237

职业法则46:提高抗挫折能力  /  242

职业法则47:学会给自己减压  /  247

职业法则48: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251

职业法则49: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257

样章

职业法则1:不论何时都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不论何时都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在工作中,要找到自己的快乐方式。快乐可以让你减轻压力,可以让你轻松地、积极地面对工作,迎接每一个挑战。

团队工作中,经常能发现有的团队成员会自己吓唬自己,认为工作有多么辛苦,多么困难。事实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很多时候都是在自己吓唬自己。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理清思路一步一步付诸行动,就会发现其实也不难,只要行动了就有收获。不要将时间浪费在缥缈的空想中。

“如果你能跟得上时间的步伐,你就不会默默无闻”,这句刻在钟表王国瑞士的一些古钟上的话充满哲理。工作确实是具备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的,但是不论何时我们都不要自己吓唬自己,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摆正心态,这样才能快乐工作;其次是不能逃避压力,但是也不要放大压力;最后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唯有如此,才能快速地理清自己的思绪,以更完满的态度去工作,这样做起事情来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 摆正心态,才能快乐工作

工作的成败,其根本取决于心态。只有摆正心态,快乐工作,才不会在工作中自己吓唬自己。那么,在工作如何摆正心态呢?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

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在附近安营扎寨的狐狸们,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了。

第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葡萄架要远远高出它的身高。它站在下面想了想,不愿就此放弃,机会难得啊!想了一会儿,它发现了葡萄架旁边的梯子,回想农夫曾经用过它。因此,它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

这只狐狸采用的就是问题解决方式,它直接面对问题,没有逃避,最后解决了问题。

第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也发现以它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因此,它心里想,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了也很难受,还不如不吃。于是,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

这只狐狸运用的是心理学当中经常提到的“酸葡萄效应”,也可以称为文饰作用或合理化解释,即以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理由来解释不能实现自我目标的现象。

第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刚刚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打动。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并没有气馁,它想:我可以向上跳,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够得到。“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事与愿违,它跳得越来越低,最后累死在了葡萄架下,献身做了肥料。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固执”,即反复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有时我们也称它为强迫症。它说明,不是某一事情的最佳解决方案都是解决其他所有问题,要看自己的能力、当时的环境等多种因素。

第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愿望落空了,便破口大骂,撕咬自己能够接触的到的葡萄藤,正巧被农夫发现,一铁锹把它拍死了。

这只狐狸的行为我们称它为“攻击”,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应对方式,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利的。

第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一看自己在葡萄架下显得如此的渺小,便伤心地哭起来了。它伤心为什么自己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样,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它伤心为什么葡萄架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为能吃到,没想到是这种结果。

这只狐狸的表现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倒退”,即个体在遇到挫折时,从人格发展的较高阶段退到人格发展的较低阶段。

 第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仰望着葡萄架,心想,既然我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如果这样的话,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反正大家都一样。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投射”,即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和愿望,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

第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站在高高的葡萄架下,心情非常不好,它在想为什么我吃不到呢,我的命运怎么这么悲惨啊,想吃个葡萄的愿望都满足不了,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啊?越想它越郁闷,最后郁郁而终。

这只狐狸的情况是“抑郁症”的表现,即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性障碍。

第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尝试着跳起来去够葡萄,但没有成功,它试图让自己不再去想葡萄,可是它抵抗不了,它还试了一些其他的办法也没有见效。它听说有别的狐狸吃到了葡萄,心情更加不好,最后它一头撞死在葡萄架下。

这只狐狸的下场是由于它心理不平衡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不患无,患不均”的现象。很多人在与别人比较的时候,因为心理不平衡选择了不适当的应对方式。

第九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到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替代”,即以一种自己可以达到的方式来代替自己不能满足的愿望。

第十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看到自己与高高的葡萄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以现在的水平和能力想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它决定利用时间给自己充下电,报了一个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采摘葡萄的技术,最后当然是如愿以偿了。

这只狐狸采用的是问题指向应对策略,它能够正确分析自己和问题的关系和性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比较好的应对方式。

第十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同样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它转了一下眼睛,把几个同伴骗了来,然后趁它们不注意,用铁锹将它们拍昏,将同伴摞起来,踩着同伴的身体,如愿以偿地吃到了葡萄。

这只狐狸虽然最后也解决了问题,但它是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来解决的,这种应对方式不可取。

第十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这是一只漂亮的狐狸小姐。它想我一个弱女子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了,我何不利用别人的力量呢?因此,它找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男朋友,然后爬在他的肩膀上摘到了葡萄。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原则”,即利用自己另一方面的优势或是别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方式在一些情境下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第十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对葡萄架的高度非常不满,这导致了它不能尝到甜美的葡萄,于是它就怪罪起葡萄藤来。说因为葡萄藤太好高骛远,爬那么高,说完后,它平静地离开了。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称之为“抵消作用”,即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自己的真实感情。

第十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发现自己无法吃到向往已久的葡萄,看到地上落下来已经腐烂的葡萄和其他狐狸吃剩下的葡萄皮,它轻蔑地看着这些,作呕吐状,嘴上说:“真让人恶心,谁能吃这些东西啊!”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反向作用”,即行为与动机完全相反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第十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既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坚持不懈地往上跳,而是发出了感叹,美好的事物有时候总是离我们那么远,这样有一段距离,让自己留有一点幻想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于是它诗性大发,一本诗集从此诞生了。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置换作用”,即用一种精神宣泄去代替另一种精神宣泄。

第十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想吃葡萄的愿望不能实现后,不久便产生了胃痛、消化不良的情况。这只狐狸一直不明白一向很注意饮食的它,怎么会在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这只狐狸发生的情况在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称之为“转化”,即个体将心理上的痛苦转换成躯体上的疾病。

第十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它嘴一撇,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狐狸中已经有人吃过了,谁说只有猴子攀爬这样的高度才能吃到果子,狐狸也一样行!”

这只狐狸所表现的言行是一种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在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称之为“傍同作用”,即当自我价值低于他人价值时,寻找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来实现自我价值。

第十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的合作精神呢?前有猴子捞月,现有狐狸摘葡萄,说不定也会传为千古佳话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这只狐狸采取的是问题取向的应对方式,它懂得合作的道理,最终的结果是既利于自己,又利于大家。

通过上面的寓言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道理:心态的摆正关键就看自己怎么去做。遇到问题,首先应该想的不是其困难、压力,而是如何应对。同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尤其是作为团队成员,这点尤为重要。这样的结果,才能够既利己又利他。

2. 不逃避压力,也不放大压力

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团队面临竞争,团队中的每位成员也都面临着“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因此,这就需要每位团队成员主动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奋力拼搏。不要想着逃避压力,因为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做的只有一点,便是不断上进。同时,我们也不要放大压力,这会让你觉得更不幸,导致自己的压力更大。

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加剧,个人的压力承受状况与温水煮青蛙的现象越发相似。团队成员总是能够感觉到莫名的压力,这让人情绪不稳定。

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团队要认真对待压力,不要逃避,及时采取自我调节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当工作繁重、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团队成员应学会自放松。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与家人、朋友聊天或欣赏音乐等宣泄一下自己压抑的情绪;工作中也可以放松,可抽出515分钟的时间来做深呼吸。

2)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团队成员之所以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是由于工作量大引起的,另一方面也和自身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有关。要学会全面安排,量力而行;生活有序,忙中偷闲;要懂得转换角色,把工作和家庭分开。

3)增强心理品质,培养兴趣,积极转移压力。积极增强自己的心理品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性格,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培养兴趣,这样一方面可及时地放松自己,另一方面可有效地转移压力,有利于消除工作的紧张和疲劳。

4)寻求理解和帮助。遇到压力时,不要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一定要尽快寻求适合的解决方案,与家人、朋友倾诉,参加有关心理学的培训和学习。

总之,团队成员一定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中的一切,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应对压力,保持健康的身心,迎接社会的挑战。

3. 找准自己定位

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哪些属于自己的优势,哪些属于自己的弱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摆正自己的心态,从生活、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会活得更加精彩!

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其实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知自我,做好自己,完善自我。每一个人在世上就犹如一个农夫一般,都有一片田,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可惜的是有那么多的人生活在世上,也许他富有一切,也许他一无所有,可到了人生的最后也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成功的含义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可能不同,但无论你怎样看待成功,你都必须有自己的定位。这样,当面对压力时,我们才不会自己吓唬自己,才会作出最正确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有块铁不知金子为何物,便自以为自己就是块金子。

一个铁匠说:“让我把你打造成一把锋利的宝剑吧。”铁说:“我是一块金子,为什么要把我打成宝剑?”铁匠遗憾的摇摇头说:“你只是一块铁,并不是金子。”铁不相信,后来铁终于看见了金子,被金子的光晃得头晕目眩,说:“你就是世界是最名贵的金子吧?”金子对铁说:“我是金子,但不是世界上最名贵的,这个世界比我名贵的东西多的是,世上每个人都有有每个人的作用,锋利的宝剑永远也不会由金子做成。”这时铁才知道自己的价值,于是铁便找到那个铁匠,把自己铸炼成了一把锋利的宝剑。

找准自己的位置,将压力转化动力,有时反而能有所成就。如果只是纠结在原地,那么这个人不论是在团队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将一无所成、一无所获。

中国有句古语: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世。

一个乞丐在路旁卖橘子,一名商人路过,向乞丐面前的纸盒里投入几枚硬币后,就匆匆忙忙地赶路了。过了一会,商人回来取橘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橘子,因为你我毕竟都是商人。”几年后,商人参加一个高级酒会,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说:“我就是当初卖橘子的那个乞丐,而我的改变完全得益于您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定位于乞丐,你就是乞丐;当你定位于商人,你就是商人。定位改变人生,定位决定人生。

不论何时,我们都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给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进行自我分析。通过对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马到成功。要知道个体是不同的、有差异的,我们就是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扬光大。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识,同时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

工作中,要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压力。同时,不要自己吓唬自己,要让自己工作更富有乐趣,让生活更富有温暖,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度工作,相信工作也会回馈给你更多!

职业法则2:有磨炼才会有进步

工作中,总会遇到竞争对手。当遇上强敌时,有的人会觉得很沮丧;有的人却感到无比兴奋,因为遇上强敌,才会磨炼我们的意志,才会让我们进步。工作因竞争而变得更加精彩。

团队工作中,挫折不少,压力不少,各方面的困扰也不会少。如果团队成员能够换一种角度来想,将这些问题都当成对自己的磨炼,那就会激励自己努力前进。在磨炼下,进步的速度要比在平常状态快得多。

有这样一个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早年到过几个诸侯国,推行自己的连横合纵之策,但无人理睬,回家又遭到亲戚朋友的白眼,于是,他便闭门不出,发愤读书,汲取广博的知识,以求得事业上的成功。苏秦夜以继日地伏案苦读,夜里读书打瞌睡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振作精神,坚持学习。他遍览群书,获得了渊博的知识,终于成为著名的游说家,最后成为佩六国相印的“从约长”。苏秦就是因为不断磨炼自己,他才会成功,他的人生才这么精彩。

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一个将军没有经过磨炼,没有竞争,最后的归宿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在没有敌人的挑战声中死去,那么他的人生将是悲哀的。工作中,是不能缺少对手的,有了对手,就能让人的各种能力更上一层楼,既然生活中的对手无穷无尽,我们与其逃避,不如去坦然面对,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战胜对手,获得别人的肯定。是对手给了我们努力的源泉,是对手让我们奋发图强,是对手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对手,感谢对手的挑战声,是他的挑战声磨炼了我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使我们有一番成就。工作过程因磨炼而美丽因竞争而精彩。

空中楼阁终不长存。当你想攀登高峰时,不知多少人要与你竞争,比分数、比名次、比速度、比耐力。当你被人挤下去并且越来越靠后时,我们才知道,与世无争的桃花源是不存在的,世界从来都是竞技场,没有磨炼和竞争意识的人终将一无所获。竞争无所不在,磨炼也无处不在,压力也无处不存。只要我们有所作为,我们就会有压力,就需要磨炼自己,就需要去竞争。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有了磨炼,才会有进步。

生物进化论认为,许多生物不是逐渐进化,而是突变进化的,而突变往往产生于环境的突变,这就是我们所说压力。试想,如果大地上仍处处温暖湿润、和风细雨,怎么有冰清玉洁的雪莲、傲然挺立的古松、热情似火的枫叶、威武雄健的仙人柱呢?又怎么会有银杏、丁香呢?可见,进步需要动力,需要不断磨炼,动力离不开压力和竞争。其实竞争是很痛苦的,竞争的恐惧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

然而,知难而上,奋发图强,是竞争的作用;知难而退、消极颓唐,也是竞争的作用。有的人没有经过磨炼,他面对竞争,他垮掉了,而更多地是涌现一批强者,真可谓成也竞争,败也竞争。有竞争,就有淘汰,你认为痛苦吗?当然痛苦。但团队里不需要弱者,对弱者只有同情怜悯,直至遗忘。但是淘汰不是错,每个人都有不如他人的权利。但被淘汰的人想过没有,在竞争中取胜的人也是在压力和磨炼下创造奇迹的人。

这些人,带给世人的是欢欣,是鼓舞,是信心,还有昂扬斗志。竞争,不是狭隘的排挤,而是积极的参与,是认识他人,磨炼自我,是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磨炼,使人难以忍受,使人步履维艰,但它能使强者站得更挺,走得更稳,产生更强的斗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竞争的内涵,敢于面对磨炼和竞争,才能充分展现我们的实力,展示我们胜利的希望。

在工作中,每个人可能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诱惑、委屈,难免出现心理上的失衡。在面对这些问题,就要以平和、冷静的心态,理性地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保证自己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有这样一个事例:

有一个年轻人,新到一家民营企业上班。本来招聘时,年轻人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老板都谈好了,做销售总监,负责全盘的销售。而上班以后,老板说了种种理由,安排他暂时做销售总监助理,每天负责搜集报表、通知会议等杂事,销售总监由老板暂时代理。于是,他就配合着老板,拿着销售总监的工资,做助理的工作,连续做了3个月。直到3个月以后,他和老板长谈了对公司的目标和计划的看法,才坐到销售总监的位置上,不禁长嘘了一口气。

每个人都应向事例中的年轻人学习,好好珍惜工作中的磨练和考验机会。因为如果不好好把握工作中的磨练,很可能失去在工作中提升的机会。

现实中,没有人能够一步跨到领导岗位上。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从最普通甚至打杂的工作做起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阿基勃特,就是由一个普通的公司销售员做起的;蒙牛企业的老总牛根生,当年也是从伊利公司的刷瓶子工人做起的。

在马来西亚,有许多大公司为了培养员工,他们一批又一批地将本公司的经理、工程师,甚至是秘书送到丛林去生活一段时间。这些公司的总裁认为,只有通过这些磨炼,才能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而事实也证明,这些经过磨炼的员工确实要比没有磨炼过的员工更加有承受力,内心更强大,工作中进步也更快。

工作是一种磨炼,每个人都是一块能够发光的钻石,只有经过打磨、碰撞、雕琢,才会焕发出宝石真正的光彩。

职业法则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古人说“居有常,业无变”,我们要锻炼自己,即使受到委屈、感到痛苦,也要尽量坚持。不要轻易放弃,不能面对挫折时就去逃避。同时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情绪。

现代社会,很多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是心理素质却越来越差。俗话说不经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只有经过风吹雨打,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那么,什么是心理素质呢?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知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多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可以说,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不仅包括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心理素质还包括认识过程和个性等内容。比如,在认识过程方面,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记忆力差;有的人思维活跃,有的人思维迟滞;有的人想象力丰富,有的人想象力贫乏。在情绪情感方面,有的人情绪稳定,遇事沉着;有的人情绪不稳定,遇事慌张。在意志方面,有的人有自己的目的打算,有的人则盲目从众;有的人在行动中坚韧不拔,有的人则很动摇;有的人有良好的自制力,有的人很冲动。这些都表现了我们的心理素质。

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来说,就要有意识地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是需要有意志力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不断的努力与锻炼。下面有几方面值得想要提高心理素质的人学习和借鉴。

1. 自我认识

自己的心理素质究竟如何?这是一个想要提高心理素质的人首先要对自己问的问题。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不一定一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例如有的团队成员一遇到复杂的工作就焦虑,看到困难就想逃避,越工作越有压力

一般这样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心理,而自卑的来源主要三方面内容: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总的来说,自卑的人就是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缺乏对自己的肯定。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和哈里提出的关于人自我认知的窗口理论非常值得自卑的人学习。他们认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个部分:即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如果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我,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就可以更全面、更客观。所以,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对自己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敢于在人前展示自我,敢于与人分享内心的秘密,是我们认识自我的重要一步。

认识自我之后,还应学会接纳自我,只有真正的接纳自我,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之后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我。当认识到自己的不够完善的地方时,就可以积极地加以改变。因为每个人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同,以下,仅以克服自卑、树立信心为例,做一些更为具体的说明。

1)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光长远一些,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小事。你会发现,天地是那么的宽广;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友好的人,有很多值得去参与的事情。这样,自卑也就淡然了。

2)要明确自己所自卑的内容其实是自己的想象,也许周围的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比如:你因为稍微有些胖而自卑,你可以放眼望去,比你胖的人多的是,特别是在外国,肥胖的人比比皆是。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你就可以通过锻炼身体等方式而积极加以改善。

3)要多多与人交流、多多参加实践。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如果能在集体活动中,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你会发现,以前自卑的自己其实也可以做到十分开朗的,于是你就可以收获满满的自信了。更具体的做法是,你可以为自己列出一些近期加以实施的行动,如主动大声地与人打招呼、微笑、练习当众发言等。

自我认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只要我们有信心,就可以不断地完善自我,战胜自卑,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总之,只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就不会自卑,因为自己相信自己。同时,相信自己是对的时就不要犹豫不前,徘徊不定,要勇敢地走下去!

2. 把握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直接也是最真实的外在反映,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思维决定情绪,也就是对人对事件、对环境进行的解释,内心有什么样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一个正常的人,在他遭受屈辱、义愤填膺的时候绝对不会开怀大笑。那么一个人在面对困境、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会表现出怎么样的情绪来呢?其实通常情况下最常见的无非就是紧张、焦虑、烦躁、失落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试想在这样的情绪体验下,能做好什么样的事情呢?再有能力的人又能发挥出多高的水平来呢?因此把握自己的情绪是有效克服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积极归因。情绪的产生与人的认识有直接关系。正确地归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改变错误观念,是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自己是因为什么事情而生气了,觉得无助了;其次,认清这件事情,并找出其原因。

2)宣泄。宣泄的方法很多,比如倾诉,培根有一句名言:“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份快乐;把忧愁向一个朋友述说,则只剩下半个忧愁。”哭泣,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的能量,调节机体的平衡。发泄,如跑到无人的地方去大喊、大叫;把导致不良情绪的人和事写在纸上,毫不掩饰地写,痛快淋漓地写,写完之后一撕了之等。要注意的是,合理发泄不等于放纵、任性、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发泄,不仅不能调控不良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3)注意转移。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活动。比如,通过游戏、看电影、散步等有意义的活动,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开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除上述之外,还有自我安慰、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放松等方法。

总之,在情绪不佳时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情绪激动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冷静的思考和处理。如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小男孩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来到栅栏边,对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钉子在栅栏上留下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就会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疤痕。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所以,口头上的伤害与肉体的伤害没什么两样。”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无论谁对谁错,我们都应该冷静面对。工作中,常常有让我们想大发脾气或者是喋喋不休的时刻,这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冷静地去处理这些事情。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这是提高心理素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磨炼环节。

3. 提高受挫力

不同的人,在同一情境中受到相等强度的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在能否经常受得起挫折打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不仅因为各人经受挫折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对挫折的认知、评价和理解不同,还在于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应付挫折的行为方法的差异。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对待挫折、克服障碍的人,其挫折的承受能力就强,就能更好地获得对挫折的良好适应。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有很多方法,其主要方法有:

1)正确认识挫折。要能够正确地认识挫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自己处在旁观者的地位,看到别人遭遇挫折时,或许有时还能作出一些较为正确的分析,而当挫折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要能作出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则就很不容易了。在挫折情境中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都是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有关的。因此,我们就应当有正确的挫折观。

2)认识挫折的两面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富兰克林当年的电学论文曾被科学权威不屑一顾,皇家学会刊物也拒绝刊登,第二篇论文又遭到皇家学会的一阵嘲笑。他的论文被朋友们设法出版后,因论点与皇家学院院长的理论针锋相对,遭到这位院长的人身攻击。但富兰克没有被挫折所吓倒,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信念,而是更积极地投入实验,以实践来证实自己的立论,这就是使他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进行了风筝攫电的有名实验,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于是,他的著作被译成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欧洲的公认。这正像常言所说的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试想,如果没有那些挫折,没有那些曲折和苦涩,他也许还不会取得成功。

  

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3)善于变换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挫折。团队工作中,当我们面临挫折,不要一味地站在原地而是要变换角度去看挫折。就如照相,同一景物,如果从不同角度拍摄,就会得到不同的形象一样。变换角度看挫折也是同样,也许你会在这些不同的角度中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呢!

4)遭受挫折时不要紧盯不放。挫折对人的刺激往往比较强烈,并伴随着心理、生理活动不同程度的卷入,因而会给人以深刻和印象,尤其使人产生了强烈情绪反应的挫折,更会使人感到时时被它所纠缠。然而,挫折如果已经发生,那就应当面对它,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已经过去,那就应当丢开它,不要老是把它保留在记忆里,更不要时时盯住它不放。当然,这里不是主张有了挫折和坎坷,就可以完全不去看它,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是说,一方面,情感不要长久地停留在痛苦的事情上;另一方面,用理智的头脑多寻找挫折的突破口,力争克服它,解决它。

4. 克服自己的惰性思想

工作中,无论何时都不要有光想不做的懒惰思想,这样的思想往往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样可怕,最终会毁掉你的工作前程。比如,在工作上有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很简单,也不用很多的时间,但是,由于惰性总是拖住不处理,老是明日复明日,老是做不成。因此,每位团队成员都应努力克服自己的惰性。要改变惰性,高效地处理复杂工作,就是要该调查考察的就调查考察,该思考的就去认真思考,该决断的果断去决断。那么,该怎样去克服惰性呢?下面有几种方法:

1团队工作总是一件接着一件的,想要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不给惰性以“可乘之机”,就要将所有的工作列出一个清单,然后一件一件地去完成。这样做事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还很有成就感。

2)工作中,当你准备开始做一件事或者做事的时间很有余地时,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当工作有了一个期限存在时,心里就会有种紧迫感,自然会加快做事的进度。

3)找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做事。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懒得做某些事,其主要因素是因为自己一个人不想干,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找来其他的团队成员一起做事。这样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并互相督促,以便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

4)多想想事情的积极面。在心里不断默想做好这件事情之后会有哪些好处,这样就会促使我们下定最后的决心。

5)万事开头难,所以,凡事先开头再说。不管整件事情着不着急,先着手开始,一旦开始,就会自然步入轨道,否则会迟迟等待,没有开端。

6)将周围的诱惑隔离掉。有很多时候,我们不想做事情是因为周围有比它更具诱惑力的东西,只要我们事先将这些诱惑隔离掉,那么我们就只能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了。

通常,心理素质好的人都具有充分的适应力,能够承受工作的压力并敢于挑战困难的工作。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是他们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比较客观地认知,因此作出的决策也是符合自己实际的。同时,心理素质好的人其人格是完整的、和谐的,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即使是在工作中失败,也是积极地面对失败,并善于从中找到问题,逐渐改正。这样的人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也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

提高心理素质,不仅仅是团队成员个人的事情,也是整个团队发展的关键。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团队的承受力,让团队走向未来、走向成功。    

职业法则4: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态度反映境界,态度决定状态。不同的工作态度,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折射出高低分明的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

在工作面前,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

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的人,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为团队分忧、为团队谋利的理想抱负。把工作当作一份职业的人,则完全是为工作而工作,工作是为了糊口养家,上班在他们眼里工作只是谋生之道、安身之术、立命之所。而把工作当作一门副业的人,工作仅仅是一个招牌、一个幌子,他们心不在焉,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本职之外,有的甚至利用公职、公权揽私活、谋私利。

态度折射品质,态度影响成败。把工作当事业来对待的人,往往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把工作当职业来对待的人,往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求“无过”,不求“有功”,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满足于不出错、不出局,工作上难有大起色、大作为。而把工作当副业来对待的人,公事“磨洋工”、私事“打冲锋”,工作中慵懒散漫,敷衍了事,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结果误己误事更误人。

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告诉我们,大凡有作为者都视工作为事业,甚至视工作胜于生命,他们的人生也因事业有成而精彩纷呈,富有意义和价值;而大凡平淡无为者多因只为工作而工作,结果工作完了,人生也到头了,退休便褪了色,退位便失了志;至于那些把工作当副业的,不但会因为“不务正业”,而砸了“饭碗”,而且常常会因为一己私利而误入歧途。

团队中,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出满勤,干满点,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不无故缺勤。一个经常迟到、早退的人,一个在办公室经常找不到的人,一个坐不住,经常乱跑的人,无论如何讲都是一个不合格的团队成员,无论他自认为自己多么优秀,都是团队不欢迎的人。这样的人多了,这个团队的风气就坏了。团队需要的是满腔热情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干事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团队的脊梁、未来的希望。

踏实的工作与踏实的为人往往是一致的。工作的不实与做人的不实往往是一致的。一个不敬业的人,对工作不负责的人,一定对他人也不会尽心尽责。

有志者有为,有为者在于把一份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创造和实现。说到底是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人为什么而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作当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更应该是有志者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舞台,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如果把有限的工作时间投入无限的事业中去,这样的工作意义深远,这样的人生价值非凡。把工作当事业,就是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始终保持昂杨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工作成为自己割舍不下的一份牵挂,让事业成为人生风景中最绚丽多彩的部分。

工作上勤奋些,多干些,才能得人心、得实惠、得利益、得信任、得尊重;少干会失人心,失尊严,失机会,丢利益。只有干事,才有精神、有活力,生活才有意义。人要有真干事的心,真干事的劲,要有真心干事的精神状态。真干,就要不找借口,没有理由,不讲条件的干。

团队中,有一些团队成员往往一边干一边给自己找不干、干不好的各种理由,实质上是不想干、不能干、干不好的理由,这是真干与假干的区别。真干就要雷厉风行,就要学会加班加点,不讲报酬的干。一个怕苦、怕累、怕忙、不会加班、不愿加班的人是不可重用的,是不值得信赖的,是干不成大事的。人必须要有点“疯”劲、“傻”劲,甚至干起工作来有点“神经”劲才行。干事业是不可能要那种惜力的人,也不能要那种只会巧干,不会拼命“傻干”的人,因为干事业中必定有许多时候不仅需要巧,更多的是实干、苦干。

团队工作中,之所以有团队成员会在工作中遇到比其他团队成员更多的问题,皆是因没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那么,如何才是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呢?

1. 树立正确的目标

目标是努力方向,目标是动力源泉,只有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正确可行的工作目标,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工作目标越明确,工作态度才会越积极。

2. 爱岗敬业

团队中每一位团队成员都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必须接受它带来的酸甜苦辣,而不仅仅是享受它给予的快乐。在现实工作中,不是每个人都能都选择自己最理想的职业和岗位,但是不管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我们都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这就是工作态度。

3. 加强团队精神

一个人要是没有团队精神,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一个团队要是没有团队精神,将是一盘散沙。加强团队精神,既要尊重个人,更要协同合作,把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这也是一种工作态度。

4. 必须重视细节,从小事做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愿做小事的人是绝对做不成大事的。在团队工作中,有些团队成员只图虚名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工作,当工作中出现小错误时,抱着不影响大局的态度听之任之,却忘了差之毫厘会谬之千里,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只有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才能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只有尽职尽责才能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式对待工作,会让你的效率提升一个层次,最终,成功将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根据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把人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对工作很反感,把工作看成是负担和惩罚,他们经常抱怨、牢骚满腹,嘴里常常说的是“累”;

第二类人比较实际,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方式,因此虽然没有任何怨言,但也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没有更高的追求;

第三类人则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快乐,把完成的劳动成果看作是自己的一种成就感,把工作看成是一种创造,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享受快乐。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角度,态度决定思路,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实现共同使命的前提,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实现共同价值的保证,阳光的工作态度是实现共同愿景的关键,让我们以良好、积极、阳光的心态去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管理、快乐生活吧!如此,我们就能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每一个挑战;如此,我们再也不会在挑战中迷失自己;如此,我们的内心就逐渐地强大,强大到可以战胜一切的困难。

职业法则5:工作之余学会宣泄

宣泄是一个排解或释放紧张情绪的过程。人之所以想要宣泄是因为工作中紧张与抑制冲突、记忆或观念有关。通过宣泄,人们内心的压力可以得到释放和减轻,能够更好地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每个人都渴望时时如意,事事顺心,但事实上“工作有苦也有甜”。当面对工作固有的烦恼和时代变革带来的种种困惑,面对压力的纠缠,追求的失落,奋斗的挫折,情感的伤害等困扰时,不良的情绪体验油然而生。如果对不良情绪不能正确对待,不加以及时调节疏导与释放,就会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继而导致身心疾病,危及人的健康

为了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人们就需要去寻找一个恰当的对象将个人的消极情绪予以宣泄,使心中积压的负面情绪得以稀释,从而摆脱这种情绪的干扰,保持心理的平衡。因而,宣泄可以帮助人们排遣不良情绪,但宣泄要合理。

那么,怎样来宣泄工作中遇到的不良情绪呢?

1. 学会倾诉

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每个人的周围总会有几个知心朋友,当产生不良情绪时,朋友们聚一聚,一壶清茶,一杯咖啡,就事论事倾诉一番,把自己积郁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以便得到别人的同情、开导和安慰。美国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一个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长寿20年”,可见,朋友对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2. 音乐治疗法

高歌释放音乐对治疗心理疾病具有特殊的作用,而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听不同的乐曲把人们从不同的病理情绪中解脱出来。殊不知,除了听以外,自己唱也能起同样的作用。尤其高声歌唱,是排除紧张、激动情绪的有效手段。当人们的不满情绪积压在心中时,不妨自己唱唱歌,歌的旋律,词的激励,唱歌时有节律的呼吸与运动,都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3. 以静制动

当人的心情不好、产生不良情绪体验时,内心都十分激动、烦躁、坐立不安,此时,可默默地侍花弄草,观赏鸟语花香,或挥毫书画,垂钓河边,这种看似与排除不良情绪无关的行为恰是一种以静制动的独特的宣泄方式,它是以清静雅致的态度平息心头怒气,从而排除沉重的压抑。这种方式往往是知识型社会成员的选择。

4. 适当地痛哭

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不愉快情绪的直接外在流露。现实生活中除了过度激动外,哭总是由不愉快引起的。因此从医学角度讲,短时间内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因为人在情感激动时流出的泪会产生高浓度的蛋白质,它可以减轻乃至消除人的压抑情绪。不过只是在内心受到委屈和不幸达到极大程度时才应该哭,如果遇事就哭,时时哭哭啼啼,事事悲悲泣泣,反而会加重不良情绪体验。

5. 大吼解千愁

当内心压抑、心有不平时,会感到心中憋着一股气,不发泄出来便不舒服。这时候,你可以走到旷野中向着大自然发出内心的呼喊。呼喊时要尽量吐露内心感到压抑的东西。这种吐露越真实、越彻底越好。心中积压的痛苦随着声声呼喊离人远去。通过大吼,吐出胸中的秽气,呼出肺部之浊气,吸入大量的氧气,改善了呼吸功能,舒张了胸廓幅度,调节了神经,增强了机体活力,令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不过,在选择大吼宣泄时千万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比如人烟稀少的公园、郊外,以免影响他人。

6. 运动

对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可用运动的方法加以调整。例如,当生气和愤怒时,可以进行比较剧烈的体育活动,跑两圈,扔几个铅球,把心理的能量变为体力上的能力释放出去,气也就顺些了。当你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时,到运动场上打半小时篮球,或组织一些团队成员踢一场足球,抑郁的情绪很快就被竞技的兴奋状态所取代了。当因为工作而压力过大,出现头疼、胸闷、四肢无力、食欲不佳、失眠等现象时,不妨加强锻炼身体,如每天坚持跑20分钟步,一段时间后,你一定能感到身体又恢复了轻松状态,心情也因此而会变得更加阳光灿烂。

现实生活中宣泄的方法很多,人与人因个体差异和所处环境、条件各异,采用宣泄的方式也不同,从小小的一声叹气,到大声痛哭、疾呼、怒吼以及打球、散步、聊天等都可以起到宣泄作用。

在工作中,每位团队成员都应学会宣泄。因为,压力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如果不能及时宣泄压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心,那么,时间一长,压力自然会将我们压倒。届时,不光是在团队内难以生存,就是在社会上也难以立足。因为压力已经将你的精神彻底打散,所以,适时宣泄,适时为自己减压是十分有必要的。

职业法则6:克服焦虑,释放内心的紧张

焦虑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人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如果不能及时调节让自己放松下来,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焦虑对人的工作、学习及机体的生理功能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轻度或适度的焦虑,使大脑和整个机体处于适当的觉醒水平或兴奋状态,思维敏捷,判断准确,迅速作出决定,使机体保持充沛的体力;中度或中度以上的焦虑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发展为焦虑障碍。

可见,焦虑与焦虑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轻度焦虑对人有意,会激励人的潜质。而严重的焦虑则会演变成焦虑症,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如果是在工作中产生焦虑,如果严重者就会患上工作焦虑症。工作焦虑症已经成为现今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生活中,我们现在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诱发了工作焦虑症。工作焦虑症不仅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虽说适当的焦虑往往能够激发人的潜力,促使人鼓足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然而长期的处于焦虑状态中就会发展成为焦虑症。其中,工作焦虑症就是常见的一种。

工作焦虑症的常见表现及症状,具体如下。

1)担心自己如何出现在团队管理者、团队成员面前;

2)由于他人控制了局面而感到不舒服;

3)认为如果自己没能控制住局面就是个弱者或失败者;

4)经常有莫名的不安和害怕,但又说不出具体原因;

5)经常感到来自于追求成就(或成功)的持续的压力

6)遇事紧张、恐惧、多疑,畏手畏脚,依赖别人,显得缺乏主见;

7)感到自己强烈地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得不到认可会产生挫败感或者不知所措;

8)内心总是不自觉的焦虑,总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对别人的话敏感;

9)在工作中,很难专注精神,思维迟钝,反应迟缓,丢三落四,经常出错,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不知所措;

10)有恐惧情绪,对工作上的失误、批评、惩罚等出现惊恐反应,并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

面对焦虑,我们不应逃避而是应克服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释放内心的紧张情绪:

1. 良好的自我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再次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2. 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能最终驱逐焦虑。

3. 自我疏导

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

4. 自我放松

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用自我松弛的方法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比如说,可以端坐不动,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可以想象自己在碧波荡漾的海边或湖边,沐浴着温暖和煦的阳光,听得见波涛轻拍岸石的声音,闻得出空气中清新宜人的气息……让自己的身与心得到全面放松,抛弃过分的焦虑。

5. 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6. 深呼吸和放松技术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时,会出现心慌、呼吸加快、肌肉紧张、头部不适、四肢发抖等不适反应,通过深呼吸和放松全身,可以减轻这些不适反应。

正确的深呼吸方式要点是:保持一种缓慢均匀的呼吸频率,将空气深吸入全肺,然后缓慢地全部呼出来。注意,吸气时应让你的胃部鼓起来,这表示你已用全肺呼吸。放松技术主要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法,通过全身主要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训练,使人体验到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感觉,从而更好地认识紧张反应,最后达到心身放松的目的,并能够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起到调整作用。

7. 利用想象

想象是用来冷静头脑、减少焦虑感和紧张感的一样非常有用的工具。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想象练习让你的头脑想象出一个“特别的地方”,一个你能够感到安全,离开恐惧的地方。

先闭上你的眼睛,带着你的思绪去一个你想象出来觉得安全和开心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热带沙滩、一块草地、一片森林,或者甚至是你的床。这完全取决于你——就使用你的想象力。做一个生动的想象,想一下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闻到什么。用你的感觉引导你去一个冷静的状态。留在这平静的地方,直到你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正常,你的头脑越来越冷静。当你感到你已经准备好,睁开你的眼睛,深深地呼吸。

8. 学会用正念平静内心

正念是一种起源于佛教冥想的技巧。它在冷静焦虑和集中注意力方面尤其有效。我们花费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去担心未来或者是为昨日烦恼,以至于我们忘了去享受现在。于是正念出现了,它鼓励我们关注现在而不允许我们的头脑被一些没有帮助的想法困扰。这里有一些作法你可以去尝试一下。

坐在或躺在某个舒适的地方,然后开始扫描你身体的每一部分,把注意力放在每一个你感受到的物质感官上。从你的脚趾开始,到你的腿,你的胃,你的胸,你的肩膀,你的脖子和你的头,温柔地放松每一个你注意到的绷紧的地方,最后以一个长长的深深的呼吸作为结束。

当你在早上做准备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每一样你在做的事情上面,而不是担心在这天将会有什么来临。当你在洗澡的时候,注意水的声音,感受它清洗你身体的感觉。享受被清洗干净的感觉。当你在刷牙的时候,把你全部的注意力放到这上面。当你在穿衣服,做早餐的时候,也同样如此。

每天早上确保你会用510分钟安静深思。看看窗外,听听你听到的声音,就能意识到你周围的一切,享受你内心的安静。

9. 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要想解除对工作的过分焦虑,关键取决于团队成员的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因此,可以用自我暗示法、焦点转移法、认识矫正法、自我放松法、系统脱敏法等。其目的是消除紧刺激,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

除了上述方法,团队成员如果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情绪时,还可以找朋友倾诉、出去旅游,如果还是得不到调整,需要正确分析评价自己,是不是处于职业枯竭期而需要再学习,还是缺乏宽容没有处理好与团队管理者、其他团队成员的关系,或者是压力过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对于处于工作困惑中的人来说,努力培养工作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实在没有兴趣,则要考虑换个工作了。

职业法则7: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

工作中,别不重视内心世界,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才会拥有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带动出无尽的潜力,使你的事业走向成功。

实际上,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有两个。一个即外在世界,一个即内心世界。很多人活在外在世界,忽略了内心世界。要知道只有内心世界富有创造力,内心世界要想创造什么,一般不盲目,外在世界均按你内心世界去实现。当然,大多数人内心世界受外在世界意想不到的客观因素限制,一生不如意很多,但总愿从好的方面去努力!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呢?也许,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给你以启示:

一位僧人在异地云游,他将旅途所见所闻还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全部写进册子里。

他到过很多地方,几乎都是住在十分简陋的小旅店里。旅店里很寂寞,但是僧人很习惯。每天,他严格地写着见闻,然后将文字改得十分精美。闲暇的时候,他坐在大漠边,翻阅自己写的东西,有一种成就感。

然而枯燥的旅途使他逐渐地疲惫了,有一天他遇到一些徒步者,大家谈得投机,也就结伴而行。渐渐地,僧人的日记写得粗糙起来,最后一段时间,几乎将写作的事忘了,尽管结伴而行的旅途十分愉快。

一年后,回到寺庙,他将旅途中写的册子呈给师父看,师父翻阅之后,一语道破他“不是一个人在云游”。

僧人大吃一惊,不得不据实以告。

师父评点说,最初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静字,每句话都似乎经过了深思熟虑,很深刻也很完美;后面的文字,却逐渐变得粗糙,也无更多的感悟和新意……

一个人的心灵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需要一种平衡的,心理一旦失衡,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和人身体的新陈代谢是一个道理。其实,独处的时候是最能判断一个人内心世界是否丰富的。有句话叫“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寂寞,耐不住寂寞的人才寂寞”。

对内心世界里没有多少东西的人,“独处”是一种灾难,因为他不懂得与自己对话,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支撑自己来对抗寂寞的折磨,他迫切需要获取外界的信息,需要与他人“结伴”,通过交流来滋润荒漠般的思想,否则无法生存。这样的人喜欢热闹,喜欢交际,但因为缺乏“内涵”,所以只能寻求一种“外平衡”。而能够坦然独处的人,恰恰是因为内心世界极端丰富,他不需要借助外力来刺激灵感,甚至喜欢让自己尽情地驰骋思想,探索一些永恒的东西。

通常内心丰富的人,同时也是内心强大的人。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也会非常自信,无需别人的肯定,懂得享受独处的乐趣,懂得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向自己的生活理想前进。一动不如一静,求人不如求已。让内心世界丰富起来,人生才会变得精彩。

虽然团队讲究的是团队协作,但只有每位团队成员内心世界变得足够强大,整个团队才能变得更加强大。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呢?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阅读。

获取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思想,这是读书最让人愉悦的地方,但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所以事实上又不可能去读全部的书籍,这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对我而言,由于平时工作繁忙,一般只读自己有兴趣的书。

因此,还是要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读一点书,思考一点问题,升华思想,提升智慧。把时间耗费在因为躲避空虚和无聊而追求的浮华和热闹上,实际上相当于用酒和毒品来麻醉神经,于已无益,于事无补。读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对心灵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在读书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度过寂寞的时光;在读书中,我们会对人生有一些新的体验和感悟;在读书中,我们会不断加深对现实社会和自然界的认识;在读书中,我们会豁然开朗,从死胡同里走出来,找到另外一条大道;在读书中,我们的思想会不断升华,灵魂会不断的净化;在读书中,我们会看到另一番天地,另一番景象;在读书中,我们会感觉到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浅薄,自己的短视,自己的丑陋,自己的卑微;在读书中,我们会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学习到新的技能。

培根的话说的更为实在:“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然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阅读即使一种吸收,也是一种乐趣。少一些休闲,多一些阅读;少一些娱乐,多一些阅读;少一些睡眠,多一些阅读;少一些争执,多一些阅读;少一些奔忙,多一些阅读;少一些欲望,多一些阅读;少一些应酬,多一些阅读。你会觉得知识的阳光照亮了你的心灵,智慧的思想滋润着你的心灵,清新的观念和意识抚慰你的心灵,你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是多彩的,是充足的,是智慧的,是阳光的,是积极的,是向上的!那么,你就会不再有孤寂和消沉,不再有胆怯和贫瘠。

职业法则8:学会善待逆境中的自己

在顺境的时候,要想着去善待他人,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在逆境的时候,要想着善待自己,可以让生命活得滋润。如此,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追求人生的成功。 

“心想事成”是团队中每位团队成员都向往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谁也难保时时走运、事事如意,诸如工作受阻、晋职受挫、调级遇阻等不顺心的事,时常会缠绕着每位团队成员,逆境、阻碍使人烦闷苦恼,继而产生怨天尤人的想法。由此,不少意志薄弱者便因承受不住人生逆境的折腾而消沉、失志,甚至选择轻生。

其实,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既充满生机与快乐,也包含着更多的矛盾和斗争,在短暂的几十年人生中,真正开怀大笑的能有几天?往往是顺的时候少,不顺的时候多。

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20多岁时就受楚王的重用,官居左徒,主持外交内政工作,是楚国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可谓少年得志。但是到了26岁时候,就因小人谗言,被贬为三闾大夫,从此以后就屡屡不得志。36岁流浪汉北,后被放逐到江南,最后竟怀石自沉于汨罗江而死。

又如:

西汉时期大才子贾谊,18岁就以博学宏论的才能而闻名郡中,20多岁的时候,受到汉武帝的重视,被任为博士,不到一年又列太中大夫,但时间不长,就因故被贬。后来屡不得志,一直郁郁寡欢,30多岁抑郁而死。

人生就是一个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没有真实的顺境,只不过是出现问题较少,或者自身能够解决。作为一个正常的凡人,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会有许多不如意的事发生,难免要碰到困难、失败等逆境。正如晋代名将羊祜所感慨的:“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只不过因各人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不如意的事”,有的人碰到的多一些,而有的人则遇到的少一些罢了。

对每位团队成员来说,不仅要在顺境的时候喜笑颜开,更要在逆境的时候以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大度来善待逆境、善待逆境中自己。

首先,身处逆境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看待逆境,坦然面对逆境,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能头脑发热,更不要悲观失望、怨天尤人,必须牢牢掌稳自己的精神支柱,对突如其来的灾祸,要表现出泰然处之的从容、宠辱不惊的安祥、心如止水的境界,沉着应对。

其次,要对所处的逆境加以冷静分析,客观地把握好自己的逆境,明辨是非,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注重把逆境带来的压力变成动力,因势利导地摆脱逆境的束缚。

再次,充分相信自己,要明白“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牢固树立必胜信念,才能使希望之树常绿,而千万不能一遇风浪就畏缩不前,一遇困难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莎士比亚说过:“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却情愿寻找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因此,要像巴尔扎克那样“勇敢地去粉碎每一个障碍”。

最后,要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解脱,善于从逆境中寻找可由主观所致的“自我解脱点”,并加以突破,从而实现心理上的暂时平衡,以期达到以守为攻之目的。

善待自己,就是要学会宽恕,不在过去的错误中纠缠;就是要学会退一步,不在不能得的欲望中挣扎。你能宽恕多少、能退多少,实际上,就是善待了自己多少。善待自己,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一个人,若能不跟自己较劲,处处放自己一马,就是置心灵于旷野,给心灵以自由。人只有给心灵松绑了,才能在逆境中找到出口,才能化逆境为优势。

有这样一个故事:

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农夫,出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不久便发现自己吃亏上当了。原来,这是一块既不适合种植果树,又不适合放牧的贫瘠山坡地。它除了拥有用途不大的白杨树之外,就是漫山遍野令人望而生畏的响尾蛇。

在痛定思痛之后,农夫认识到:“不应当把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无聊的痛苦之中,不应当被木已成舟的损失击垮,而应当尽力把眼前的不利因素巧妙地转化为有利因素,并创造性地从损失中获得利润。”后来,农夫想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把这块贫瘠山坡地价值充分利用起来,将其建设成为响尾蛇的生产基地。

于是,农夫有计划地捕捉、繁殖响尾蛇,从中提取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制药,还把响尾蛇的肉做成罐头,销往各地。由于他独到的眼光和不懈地努力,仅仅几年光景,生意越做越大,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每年到他的农场来考察、参观的多达几万人次。他所在的村子,后来也改名为响尾蛇村。

工作上的成败得失就像变幻无常的生活,失败中隐藏着成功,黑暗中孕育着光亮,柔弱中孕育着刚强。只要学会善待逆境中的自己,不自我放弃、气馁、自惭形秽,那么就一定能化逆境为优势,其中人们可以掌握四个策略:

1. 对自己负责

美国有句谚语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创伤。”可是有许多人经不起打击,遇上一次打击,就常常怨天尤人,这是不对的。工作中遇到逆境,必须要乐观地去应对,相信自己经过一番惊人的努力,会出现满意的结果。

2. 不要怕冒风险

人一生中遇到机会的时候,不同的人考虑的问题往往是不同的,但总的说来,敢于冒风险的人往往有大收获。美国某汽车公司总裁曾说过:“在关键时刻明智的当机立断是优秀经理的标志,也是一切敢冒风险人的标志。”

3. 谋求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生的网络,它影响我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甚至一个泛泛之交的陌生人,对你的一生也可能有重大影响。在度过逆境后获得成功的人常常会告诉我们,他们在事业开始时曾得到朋友或导师的指引。

4. 肯定自己的价值

在一般情况下,身处逆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从而使他更难应付逆境。日本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凡是能肯定自己价值的人,遇到困难时都不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反而更能影响事业的演变和寻求可以采取的途径。瑞典哲学家塞尼卡曾说:“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更令人惊叹。”

当遭遇逆境时,只要能善待自己,善于把握人生,我们就能化逆境为优势。要知道在逆境面前叹息、悲观和失望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正视它,在逆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就能化逆境为优势,最终定能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古到今,一切杰出人物,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走向成功的,只有善于把握好逆境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崛起。而战胜逆境的过程,也是锻炼人的意志的良机,它能使人日趋成熟起来。所以,逆境似阶梯,一步步踏过去,我们便走向了成熟,走向了坚强,从而走向成功与希望!

职业法则9:切勿成为心理上的奴隶

在工作中,团队成员要警惕不要成为心理上的奴隶。因为一旦成为“心理奴隶”,就会失去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团队成员来说将是致命的危害。

团队中,有许多团队成员认为自己在团队里受到团队管理者或者其他团队成员的压榨和奴役,事实上并非如此,真正压榨和奴役他的不是团队管理者,也不是其他成员,而是他自己。这些团队成员整天抱怨,说自己像一个奴隶一样被人役使,从而内心渐渐产生了一种低人一等的心态,真正变成了一个奴隶。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培养高贵的人品,这样就能使自己超越奴隶的层次。在抱怨自己是他人的奴隶之前,先看看你是否是自己的奴隶。

反省自我,敢于正视自己的心灵,不要对自己放宽要求。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心里隐藏着很多猥琐的思想和欲望,以及不加思考就顺从的习惯或者行为,这些东西在你平时的行为中比比皆是。

改正这些缺点,不要再做自己的奴隶,这样就没有人能奴役你了。一旦战胜自我,你便能克服所有的逆境,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努力摆脱自私与狭隘的思想,去追求无私和永恒的境界。摆脱自己是受害者的错觉,试着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你就会进一步认识到,伤害自己的其实就是你自己。

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不久前,杰克应邀前往一家大公司参加年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会中有一位名叫哈利的老人当场宣布退休,公司董事长首先站起来做了一次例行讲话,说了一些哈利先生对我们公司多么有价值、有贡献,以及现在他要退休,我们对他多么怀念的话。

庆祝大会结束后,哈利先生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他用手背轻轻地触了杰克一下,对杰克说:“你是否能给我30分钟的时间,我有话要对你说,顺便发泄一下我心中的郁气。”

杰克无法拒绝这样的请求,于是带着他来到自己下榻的旅馆套房,点了一些饮料和三明治。

“在公司呆了那么多年,可谓是劳苦功高,今天晚上光荣退休,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杰克打开话题,然而哈利先生却说道:“今天我并不快乐,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这是我一生中最悲伤的夜晚。”

“为什么?”杰克问道。

“今晚我只是坐在那里面对我惨痛的一生而已。我感到自己一事无成,彻底失败了。”

“你准备做些什么?”杰克问道,“你现在才65岁而已。”

“还能做什么,我将要搬到老人村里去了,住在那里直到老死为止,我有一笔不少的退休金以及社会保险金,这些钱足够我养老了。”哈利先生很痛苦地说,“我希望这样的日子很快就来临。”

两人陷入了沉默,然后哈利先生从口袋中取出今晚才拿到的退休纪念表,说道:“我想把这件礼物丢掉,我不希望留下这些痛苦的记忆。”

渐渐地,哈利先生已经放松下来,他继续说道:

“今天晚上,当乔治先生(该公司的董事长)站起来致辞时,你可能无法想像我当时多么悲伤。乔治先生和我一起进入公司,但是他很上进,节节攀升,我却不然。我在公司领到的薪水最高不过7250美元,而乔治先生却是我的10倍,还不包括种种红利以及其他福利在内。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总是认为乔治先生并没有比我聪明多少,他只是不怕吃苦,经得起磨炼,能完全投入工作,而我没有做到这一点。”

“公司内外有很多机会,我都可能获得晋升的,例如我在公司待了5年后,有一次公司要我到南方去掌管分公司,但是我自己因为感到无能为力而拒绝了,每次当这种绝好的机会到来时,我总是找一些借口来推托。现在,我退休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什么也没有得到,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在哈利的一生中,他一直游移不定,没有任何实际目标可言。他惧怕真正地面对生活,害怕挺身而出,承担责任,活着只是虚度年华。哈利先生像无数人一样,把自己判人终身的心理奴隶的牢笼之中。这种奴隶并不限于某一种类型的工作:在办公室中,在商店里,在农场上,以及每一个地方,我们随时都能发现这种奴隶的存在。

这些心灵的奴隶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不是被其他人强迫去当奴隶的。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当奴隶,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获得解脱,获得自由。

下面介绍几种“心理奴隶”的类型及其应对策略:

1.“注定失败”的奴隶

这种类型的“心理奴隶”缺乏自我意识,认为自己很渺小,无法真正看清自己。他们经常抱怨“我没有好机会”、“我将会失败”、“周围的人都在跟我作对”、“领导没有看重我”……其实,思考本身就能左右事情发展,当一个人想要怎样时,他就真会变成那样。

应对策略:

1)经常使用良好的、积极的、建设性的语汇暗示自己,就会增强自信心。平时尽量从“为什么能做到”方面着想,而不应围绕“为什么无法做到”打转。

2)脑子里经常想着“我将要成功”、“我是一位胜利者”,这会增强必胜的信念,并努力寻找各种“有助于成功”的方法。

2.“别人怎么想”的奴隶

这种“心理奴隶”最普通,对创造力和人格最具有破坏性,多见于心理不成熟的人。“我多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爱出风头”、“我做那件事,别人会嘲笑我”……这种“别人”式的想法使之成为“别人”思维的奴隶。大部分这种“心理奴隶”还会去倾听不够资格的人的忠告,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创造力。

应对策略:

1)如果你在模仿他人之后能感觉到快乐,不妨尽力去模仿。否则,你就应该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2)理智地面对别人的另眼相看、批评指责,因为职位越高,被人当作闲谈对象的机会也越多,被批评的机会也越多。

3)与敢作敢为、乐于助人、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3.“过去错误”的奴隶

心灵被过去的失败创伤所控制,害怕任何新的尝试是其主要特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因失败而灰心丧气,不懂得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过去错误”的奴隶会损害人的探索能力,让人裹足不前。

应对策略:

1)将失败看成一种投资,就不觉得是损失了。有人说爱迪生为了造出第一个实用的电灯泡失败了9999次,但他本人则认为自己发现了9999种无法适用的方法。

2)如果能及时觉察出错误,那根本就不能算是错误。

4.“为时太晚”的奴隶

这种“心理奴隶”通常认为在某一年龄阶段时就应当做某事情。比如有的认为自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现在进退维谷、骑虎难下,只得听天由命。

应对策略:

1)不要理会年龄的限制,并从生活中寻找鲜活的榜样。

2)不能苟且偷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

5.“安全感”的奴隶

许多人宁愿吃“大锅饭”也不愿改革,这就是典型的“安全感”奴隶。缺乏想象能力是“安全感”奴隶共同的心理特征。其实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生存、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奋斗、不断消除不安全感的过程。

应对策略:

1)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2)因为有风险才会有攀登,有困难才会有突破,有压力才会有奋起,有风浪才会有搏击。因此要学会面对种种困难和罕见、未知的事物。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有私心的,对于简单易行的事情都愿意去做,而且效果很好,对于要花费很多的气力也未必能做好的事,就会退缩,就会找借口,这些都是我们的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做了自己心理上的奴隶。不肯付出,害怕失败是我们被奴役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发现,有成就的人就敢于冒险,敢于接受挑战,而平庸的人则害怕挑战,害怕失败。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事的态度,正因如此,才会有不同的人生。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上海站 s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