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罗振宇讲师,罗振宇联系方式,罗振宇培训师-【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罗振宇: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知识服务业产业前景
2018-05-25 5554

2018年5月23-24日,为期两天的2018艾瑞(北京)年度高峰会议聚焦 “智能··决策”,在北京国贸三期大酒店盛大召开。艾瑞峰会汇聚众多互联网行业领军人物、创新者,企业决策者一起看清机遇,改变惯性,开拓认知商业新视野。

以下是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发表题为“知识服务业产业前景”的演讲实录。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知识服务产业的前景,我觉得我还没有资格谈内容产业,我们做的是知识服务产业。

我们做这个产业有两到三年时间,现在回头看来,得到APP做起来的这两年,正是中国互联网流量红利结束的这两年。按说都结束了,巨头已经在那里了,市场上已经没有散碎流量了,而我们这家公司也不舍得投广告,过去两年没有做大规模的流量分发,怎么样可能还在手机端崛起一家APP呢?我们这两年到现在,正好我今天录像时是2000万用户。这在中国互联网圈子里,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我有2000万的用户数字,真不好意思说。但是我们自我感觉,这家公司是在健康成长的轨道上。

我们自己回忆,过去两年时间我们一定做对了一些事情。整个商业市场,一定发生了不一样的诗经。反省来反省去,我们发现我们原来是一家很独特的公司。

过去20年的互联网,基本上都是供给式确定的,我只需要给供给找到需求。比如说阿里巴巴,做生意的人本来就有,但是他们缺客户,我们在网上把大量的用户推到他们面前,这就是淘宝的契机,这是供给确定的。要么就是需求确定的,你总得打车,总得吃外卖,有人得送吧,需求是确定的,我把供给推到你面前。

在过去20年我们看到的典型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逻辑都是在经济学这两个最最重要的词当中,他必占一个,要么供给确定,要么需求确定。但是我们反省一下这两年来的成长道路,好像我们哪一头都靠不着。比如说我们刚刚上线的郑也夫老师的社会学专题讲座,上线一两周卖了有两万份,那你说大家有什么样的刚需一定要听一个社会学专题讲座呢?好像几乎没有。但是我们就做,所以实际上我们是一家供给和需求一头都靠不上,等于我们亲手把它创造出来的这样一个奇葩的市场。

不妨在这透露一下,2018年下半年,我们基本上要把线下大学和传统的学术研究的大量领域,全部变成线上课程。这个里面的大类有社会学、人类学、语文学,甚至有小类,有考古学、档案学、密码学,所有的课程只要线下有这样的学科分类,我们都会提供供给。最后得到的理想就是现在开机画面上写的那句话"我们要做一所终身大学"。

这个发起的路子其实和过去20年我们看到的典型的互联网公司成长的路径似乎有点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只要稍微把框架放得大一点,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时代真正的经济发展,好公司出现都是这样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供给,同时培育全新的需求。

在发明汽车之前,谁知道有汽车呢?在发明冰箱之前,谁知道世界上应该有冰箱呢?这叫先发明供给,然后慢慢地拉动需求。所以,我们自己不着急,对公司业务成长,公司业绩是否能够一个月翻一倍呀,我们自己是不是增长黑客呀,说实话我们不是那么关注。这个心态跟过去20的互联网公司有一点不一样。为什么有这个底气不一样,这里先说一句鸡汤,因为我们心里有一个前辈给我们做人物标杆,这个前辈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总编辑、社长张元济先生。张元济先生也是赶上了一个时代,就是现代出版业的出现,他并没有急着印刷小说,而是编辑了一些大型工具书,比如说万有文库。在民国的时候,一个中学要是图书馆是不可能没有这些工具书的。

事实上,将近一百年过去了,中国出版业最挣钱的图书还是这些工具书。它没有标题党,没有飚下线,没有去迎合用户的需求。但是在知识服务特定的产业,谁提供了那个时代里没有的供给,它又是一个长线的需求,虽然看起来它的爆发力不足,但是长线的需求是有得跑。我们心里有这样的人格榜样,在一百多年前给我们做出的这番事业的示范,我们心里是很笃定的。

接下来讲一下知识服务产业到底与其他的产业有什么不同?总结一下我们过去两年的看法。

第一点,我们得坚定的坐在用户这边。因为过去几千年人类走到了一个叫印刷文化模型里面,我们这一代人的整个心智模型都是印刷文化培养出来的。中国古人有一个传说,说文字发明是"天雨粟,鬼夜哭" ,哭的是天机泄露,哭的也是人间有一大部分人从此和知识无缘。去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知识的交付方式就是晚上吃完饭没事了,围着篝火在山里围着老人家听故事,这就是语音交互。这还不是原始人,因为孔子时代是没有著作留下来的,《论语》是后人编的。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广场上拉着年轻人也是靠说的,没有文字留下来的。佛陀也是,都是他讲完话后人记下来的。

人类第一波的大思想家,都是靠语言,靠跟自己的听众在一起,用人格的温度去传达知识。但是,后来有了文字,我们这一代人的所有知识交付、学习行动都是在文字基础上展开,这非常便于知识的传播,既能同空间传播,也能跨空间传播,还能跨时间传播,这都是文字的好处。但是它也有坏处,就是如果不能够经历长期而艰苦的训练,你是没有机会掌握文字的。很多人说,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文字作为一个全民性的知识工具、学习工具,普及率不到一百年。1949年建国的时候,中国的文盲率那还是极高的。

印刷文化这种方式,实际上对于学习这种行动是非常不友好的。知识分子只负责造路,至于在路上怎么样跑车,他是不管的。图书馆里有这么多书,一本书写这么厚,读不读得了,知识分子是不负责的。上一代的知识分子是没有我们这一代的服务精神的。

但是,这是一个所有产业都将演化成服务业的时代,我们怎么样为用户服务?我们找到的方法是回到文字文明之前,借鉴它的一些优势,再叠加上印刷文化文字文明的优势,提供一种崭新的知识服务。事实上我们自己就是这种类型知识服务的践行者,真的要把一个知识产品的生产做到用户这一头,来重新考究、衡量它的价值。

举个例子:一个大学老师,他的水平该怎么衡量?全中国150万大学老师,教育部不得不搞出各种各样的标准。根据你发表的论文数,出的专著数,做的国家课题数,一系列刚性的数字指标来衡量一个老师的水平。但是,我们只要想一想,衡量一个老师的水平有那么困难吗?找一个学生听一节课就知道这个老师的水平怎么样?这就是口语时代,用人格温度彼此照耀着知识服务时代,我们践行的一个标准,靠自己内心的良知去对知识服务产品判断。

全中国每年有那么多的演讲,我自己至少做到提前一年策划,提前半年成立专门的队伍,然后开几十场策划会,提前一个月把稿子写好,不断的迭代,不断的演练,演练到我的跨年演讲,三个半小时一秒不差,到最后一字出口,跨年钟声响起。这不是我的本事,这是练出来的,这种勤勤恳恳制作知识产品的方式,是完全揪住了服务性,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时代转化。

第二个时代转化,任何内容的分发,一旦通过线上进行一定会发生一件事,就是头部通吃。为什么我们这么认真打造一个知识服务产品,花那么高的人力、时间精力的成本,都是为了应映这个趋势。

就像电影,不管多优秀的导演,一个小成本电影想在这个市场上站住脚,越来越困难,就是因为分发渠道充分的网络化。

第三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这个时代在知识服务产品当中,可能过去追逐流量,追逐销量,追逐转化率的一整套商业运行的方法,在这个领域不大管用。因为课程卖不好,它不见得能够支撑到你走下去,很多人买书是不是这样的感觉,不断的买,如果他觉得字看不懂,也不喜欢看,总有一天他会离开这个市场,这是我们最恐惧的前景。

我们这家公司实际上是把知识服务的最终极价值,我们认为是识别出来了,很简单两个字"信用"。这跟过去20年的互联网市场的"流量"关键词不一样的。

我们每做一个产品,自己会问自己,我们真得为用户省时间了吗?这个课程真得做到了没有一句废话可以删掉吗?这个话题一定这样讲吗?有没有讲得更好让用户收获更大?这个产品真的是市场上的头部产品吗?我们真的是在稳定的交付质量吗?用户买了这个产品,体验一定是好的吗?他愿意把我们的产品转发给他的亲朋好友做主动的推荐?这是我们公司或者得道APP产品实时抓住的价值核心,就是它有没有给用户信任。

刚才这三点都是我们在推进知识服务产业往前走的一个根本心法。这个心法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基础的底座,就是我们太看好知识服务这个产业了。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商业太发达了,基本上所有该被满足的需求,都已经被那些天纵英才的创业家、企业家满足了。即使他们还有缺憾,但是他们已经形成的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的效能,都会驱动他们持续变成头部公司。比如说买东西,现在做电商在想崛起一家大公司越来越困难,那几家巨头会越长越大。

还有做社交,我们都知道Facebook、腾讯在这个领域绝对领先的位置。我们总是问自己,人类文明持续地增长,未来的空间到底在哪里?不管是人类,还是单细胞生物都有三个需求:

1、获取资源的需求。买东西,阿里、亚马逊这种公司服务的需求,获取生存资源。

2、处理社交关系、政治关系,这就是Facebook、腾讯这样的公司。

但是这两种需求都有上限,因为你购物、你社交都会有限制。但是有一个需求从单细胞生物开始有,到现在几乎很难被彻底满足的需求,这就是整个人类经济和财富增长的空间,就是获取环境的信息。一个单细胞生物细胞壁上也一定布满受体,感受环境的温度、压力等等,收集环境的信息,这是一个物种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什么叫知识服务产业,知识服务产业就是服务这个需求。你总会知道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另外一个行当到底搞什么?它的核心逻辑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极高效率的捕捉环境信息,随着人类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信息的压力越来越大,信息的获取负担越来越沉重,知识服务行业就永远有机会。

所以我们作为这个行业里面做的比较深的公司,我觉得是一个太好的生意。首先跑道足够长,足够跑出一家大公司来,而且可以不着急的做。因为每家都在创造自己的供给,都在用自己的智慧服务于自己的用户,这是相对良性的市场。

最后,我引述亚马逊的老板、创始人贝索斯讲的一段话,他说很多人在问我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变化?他说我觉得这个问题一点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未来十年什么不会变,这才是我们的战略基础。而我们找到的知识服务这个产业,别说未来十年,未来一百年、一千年这个需求都不会变,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想加入这个产业,或者投资这个产业,我今天的观点仅供参考,谢谢各位!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上海站 s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