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里,青春就是一本书,人生的每一步足迹都在这本书里留下了痕迹,青春的道路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汗水也有收获,有雷鸣般的掌声,也有一个人孤独的修行。一路笙歌一路行,每次翻开这本书,回头看看自己的这本青春之书,都会有很多感悟。
第一章:“沉淀”
我出生于1982年,今年34岁。2006年我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毕业后在公司参加工作至今。在当时的咸宁公司,“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而我并没有因为自己学历高而“恃宠而骄”,因为我深切地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岗前培训结束后,我开始从事继电保护工作,初到班组时,不管班长当天有没有安排我的工作任务,我都主动跟班出去熟悉现场设备和检修原理,以便快速地进入角色。2009年3月我开始担任继电保护工作负责人,2009年11月转岗到操巡班担任副班长,2010年4月到咸宁公司生产技术部任变电运行及二次设备管理专责,参与起草了《湖北省电力公司变电站运行管理规定》, 2013年3月担任变电运维班班长至今。我认为,从事电力技术专业这一行,必须要有“钻劲”,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我刚刚担任工作负责人时,持的第一张工作票,是对220千伏汪庄余变电站110千伏断路器保护装置进行定检,当时做开关分合闸试验的时候,按照正常情况,电压加到30%-65%的额定电压时装置应该正常动作,但在当天的试验中,电压一直加到90%的额定电压仍不能动作。第一次当工作负责人就出师不利,为了保证人身、设备安全,我立刻叫停了试验,问了现场其他人员都不明白这次试验失败的原因。为了尽快找到原因完成定检工作,当天晚上我彻夜未眠,在工区办公室查找、比对设备资料,在认真翻看了十几套设备图纸后终于发现:原来由于设备型号不同,在这套装备试验时加压端必须绕过某一个节点,在后期工作中果然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大家都开玩笑地叫我“孙博士”。这只是工作中的一件小事情,但我一直觉得,处于青春年华的年轻人虽然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但往往也缺少经验,只有不断地沉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厚积薄发”。
主持人:孙宏刚的职业生涯有很多个“第一次”,咸宁供电公司第一个入职的硕士研究生,扎根基层10年不断成长;咸宁供电公司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塘角变电站的负责人;主持咸宁公司第一座GIS变电、第一座智能变电站运行准备工作。十年来,他工作的足迹遍布了咸宁所有220千伏变电站,正是由于这种沉淀使他成长为“省公司技能专家”。
第二章:“修炼”
人生是一场修炼,工作亦然。在我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也有过很多次错误和失误,虽然没有引起严重后果但也不断地给自己敲响了警钟,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工作时随身携带一个“改错本”,每次出现失误或者发现有更好的工作方法的时候我都会及时记在本子上,特别在从事继电保护专业的2年时间里,我用完了好几个“改错本”,不断的“改错”是我专业技术、综合管理提升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2015年4月,在宝塔变扩建工程持续一天一夜的操作完毕后,我连续40多个小时没休息,导致紧接着第二天的塘角主变更换送电操作票没有来得及审核,在现场出现了草票操作,一边操作一边改票的严重违章行为,受到上级领导的严厉批评和处罚。痛定思痛,我认为是我们的操作票拟票、审票模式出了问题。为此,我定下决心,在班组内部重新制定审票制度,落实责任分工,利用qq、微信群等平台让所有有能力审票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当时有很多职工不理解,认为我是把责任分给大家,不愿意承担这项工作任务,我通过和领导汇报、不断地和职工交心,并在几个骨干中积极推行这种制度,通过工作效率的提高让大家也都逐步转变了观念,主动配合这项工作,再也没有出现类似错误。在去年年底的蒋家洞改造现场,60余张操作票无一疏漏,全部通过省公司检查。
主持人:青春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孙宏刚善于总结错误,并不断提升自己所带队伍的安全生产水平,在xx年xx月,他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兵。
第三章:“认真”
毛主席曾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既然穿上了国家电网工作服,我就必须以身作则,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我的“认真”来自于前辈的传承,2007年9月,我刚参加工作一年时间,110千伏朱家湾变电站主变在1个月内连续跳闸2次,当时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虽然感到奇怪,但没人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为了尽快找到原因,当时的班长何守胜带着我一整个十一假期没有休息,在变电站内测试谐波。在站内没有找到原因,我们又把目光投向了站外,从负荷测寻找原因,经过1个星期艰苦细致的摸排,终于发现是附近的一家水泥厂由于生产设备接入系统合闸的瞬间产生大量谐波,而当时站内主变中压测的CT采用的是内置式,受谐波影响很大,每次水泥厂开机生产时过流保护都会动作引起跳闸。找到原因后,我们迅速将CT更换为特性曲线更好地外置式CT,朱家湾变电站至今从未发生过类似故障。
2014年8月,我调任塘角运维班班长,塘角变电站一直是我们咸宁供电公司的窗口变电站,从前任班长、劳模夏水英手中接过这个重担,我心里十分忐忑,但领导和家人的鼓励让我充满了信心和干劲。我对设备运维管理一向十分重视。设备是电网的“内脏肌体”,维系着电网的正常运转,内脏如果出了问题,电网安全就无从谈起。作为设备主人,我把设备视为自己的“孩子”,每当遇到恶劣天气,我都愈发担心这些“孩子们”。
包姐:一个盛夏的周末,暴雨过后,孙宏刚刚打完电话安排好特巡工作,正准备出门,五岁的女儿嘟着嘴说:“爸爸,下雨下雪,别人都是急匆匆往家里赶,您却正好相反,都是从家里往变电站赶,到底谁是您的孩子啊。”他回答说:“你是我女儿,变电站是我儿子,是我和叔叔伯伯们共同的孩子,也需要爸爸照顾啊。”
孙宏刚对待工作始终有着一股“较真”劲。去年省公司邀请他讲课,他在家做课件的时候,他盯着一张课件中的电路图琢磨了几个小时,凌晨0点了他还在看,我已经要休息了,就对他没好气地说:“一张破图,看那么半天干什么。”他说:“这张图和我平时在现场看到的不太一样,我再想想是哪里不对。”“管那么多干嘛,早点休息!”但他没有听我的,他说:“我是给别人讲课,万一讲错了内容,后果很严重。”
他的认真,成了一种“职业病”。每次出去玩看到电杆电线等设备,他总要多看几眼有没有问题,好像在巡视自己的变电站一样。今年清明假期,他在巡视龙潭变时发现龙潭变门口的一根配电线路电杆倒在河里,他迅速拍照给我看,也马上和公司其他专业人员联系,确保第一时间处理。
主持人:对待工作的认真和以身作则,也让孙宏刚获得了认可,在去年的省公司十佳班组长竞赛中,孙宏刚从众多地市公司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评“省公司十佳班组长”。
第四章:“奉献”
2009年11月18日我由继电保护班调任汪庄余操巡队任副队长,那时我的女儿出生才三个多月,但为了220千伏汪庄余变电站创省公司标杆变电站,我硬是奋战四十余天没有回家,当时单位在赤壁没有宿舍,我和工作班一起,就把铺盖铺在办公室沙发,整理资料,整改现场,直到十二月底汪变顺利通过检查才匆匆赶回家中,怀抱出生不久的孩子,面对妻子的嗔怪,说句实话,我既感到幸福又感到歉疚。
2014年春节期间,当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当中时,通城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投产在即。正值副班长因事休假,一名工作负责人被借调,我所在的鹿门运维班仅有6人在岗,既要保障在运两座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又要高质量地完成新站运行准备工作,人员短缺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我和班员肖路连续20天都守在通城变电站现场,白天参与设备调试,张贴运行标识,晚上编写运行规程。送电的三天两夜,填写操作票,现场操作,监控设备状态,连续40多个小时未合眼。通过共同努力,220kV通城变电站终于顺利投产送电。但每次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欣赏夜景时的流光溢彩时,为企业奉献带来的成就感一直是驱使我不断努力的动力源泉。
包姐:去年过生日,好不容易让他抽时间陪我买衣服,走到商场门口时孙宏刚接到电话,说桂花变电站有紧急情况,孙宏刚马上赶到现场,并且把我也带了过去,进站后他就一直没空理我,一直忙到晚上10点,他让我和其他同事一起先去吃饭,他还要在现场坚守,我把饭菜打包带给他已经晚上11点了,我们就这样在变电站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