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学》教程中,我认为老板及管理者应该学习的第一课不是经营与管理,而是了解、顺应、和利用“天下大势”。在管理者最为头疼的用人问题上,管理者同样应该掌握人力资源领域的大趋势,大潮流,大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力资源领域的未来趋势是什么?我认为以下八大趋势值得关注:
1.
一些人事管理者不喜欢把人称为资源,认为不应该把人和其它资源如土地,物料,设备,信息,技术,渠道,产品,客户,市场等并列,认为这样物化人会降低对人的意义的认识。我认为把人才称为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老板和管理者是否真正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是否有能帮助你构建未来的人才观。松下幸之助有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松下是生产什么的?是生产优秀人才的,顺便生产电器!”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领悟,如果我们相信人比机器重要,我们就会把与人相关的投入如招聘,工资,奖金,福利,培训和培养当作投资而不是当作成本。正确的人才观将是我们未来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2.
这个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劳动力整体供给将会减少,而对劳动力和人才的需求还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增加。劳动力市场上过往的买方市场(即企业占优势)正逐步变成卖方市场(求职者占优势)。而新生代价值观的转变-更追求自我实现,更追求生活和事业的平衡-也让很多管理者传统意义上喜欢的人才-以事业为中心-供应大量减少。
3.
第二届易中年会上,北大经济学院雎国余教授预测未来10年中国经济还将以平均7%以上的速度增长。我也相信这个判断,即中国发展的速度会比前30年慢一些,但和其它国家及经济体相比还将是高速增长。高速增长导致对人才数量的需要不会减少,同时正在发生的企业模式的转型将导致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大幅上升。这导致中国企业人才管理上将持续两难: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
4.
三个原因导致人力成本增加无法遏制:一是人才供应短缺导致结构性的人事成本上升,二是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基本工资的上升,三是政府劳动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导致的其它人工成本的上升。这三个成本驱动力短期内不会改变,企业必须从战略上做好长期应对人力成本上升的准备。
5.
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导致很多企业得了“快跑综合征”: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新手越来越多,管理能力大大稀释,从产品、服务到内部管理各个方面的质量越做越差。和国外相比,总监级中国管理者的平均年龄要小8-10岁,而这些人的培养期要少3-5年。这可能是很多知名企业出大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前这个问题短期内得不到解决,未来也不会得到短期的解决。原因是我们对人才素质及能力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因而理论上需要的培养时间更长。而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不能有效提供人才供应的解决办法,同时“职业经理人”的概念也已经被证明并不适合中国。顺应这个趋势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自己花时间长期培养人才,用苏宁张近东的话说:自己培养自己的“事业经理人”。
6.
智联招聘最近有一个对7000多位80后员工的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你为谁工作”?接近一半的人回答说既不是为公司,也不是为职业,而是为自己。和60年代、70年代的人相比,新一代的员工在价值观上和行为方式上有非常大的变化,这将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难题,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模式。
7.
如果说以上的大趋势都是让我们的人才管理越来越困难的环境变化,那么一个好消息是女性作为未来越来越重要的人力资源提供者将帮助很多企业化解难题。中国的人口政策(只能生一个孩子)导致女性可以更多地工作,同时重男轻女价值观的改变导致女性愿意更多地工作以及女性被企业接受。女性加入职场将让人力资源供应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同时,女性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在服务上还是在管理上。如果企业能善用女性人力资源,将可以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就像花旗银行做到的那样。
8.
一个资源越重要,管理这个资源的人就越重要。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现在大部分企业的人事部仅仅在管企业和人相关的“事”(发工资,算绩效,跑社保,招人),而没有像老板和管理者希望的那样,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吸引和留用人才。如果说人才管理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将上升到战略层面的话,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应该成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事情是熟悉和理解业务,而不是自视为专家,只关注自己的本位。
整体而言,人才管理和用人的问题只会越来越难,不会越来越容易。要解决这个难题,我相信老板,管理者和人事经理需要有共同的、正确的人才观,要学会正确的用人之道,使用正确的人才管理方法,修炼自己的做人和管人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我们的用人回归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