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强,安新强讲师,安新强联系方式,安新强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安新强:工业革命为什么不会发生在中国
2016-01-20 45760

          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学者不计其数,其中,我却对英国牛津大学的罗伯特縠伦教授“情有独钟”。这自然是因为他的学术观点对我的思维有所启发。简言之,罗伯特縠伦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有其独特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并不单像一般人所笼统认为的那样,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带动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在他看来,更为现实而深层的历史原因,其实是在于当时英国工人的高工资水平和低廉的燃料价格。

 

        艾伦教授所总结的这两个原因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中国。当年英国的情况不是正好和中国截然相反吗?中国劳动力的低廉价格和相对高昂的能源价格和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两项条件形成了如此强烈的对比,令我仿佛听见艾伦躲在他的著作背后嘲笑说:看吧,一个充斥着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度是毫无产业创新可言的。当然,艾伦并没有写作一本对比中英两国经济发展历史的著作,我不过是通过他的《全球视野下的英国工业革命》一书展开了一点合理的联想。

 

        虽然没有直接对比中英两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情况,但艾伦却对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和欧洲国家的经济情况作了一番对比,这种比较在我认为比孤立地论证为什么工业革命偏偏首先发生在英国更有意义。如果说18世纪中英之间的经济状况鲜有相同之处,那么英国与欧洲的情况则显然是同中求异。当时的大部分欧陆国家均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过渡,而在科学技术的进步方面,法国等欧陆国家完全有与英国并驾齐驱之势,但工业革命还是发生在了英国,可见科技发明并不是它唯一的决定因素,甚至不是主要的因素。

 

         稍作思考,其中的道理也不难理解。所谓的工业革命,说到底还是得让科学发明与创新具有“实用”的功能,也就是说能直接投入生产并盈利。中看不中用的科技发明显然是无法触发工业革命的,此外,假如资本家发现投入到生产中的新技术成本过高,导致使用新技术比直接使用传统人力劳作生产时的利润更少,那么也不会有人愿意使用这些技术,工业革命也就压根不会发生。这些恰好都是欧洲地区的社会现实。

 

      英国的情况却正好相反,1718世纪以来英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增长率普遍要高于欧洲国家,伦敦已经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工人平均工资最高的城市。这让英国的雇主们绞尽脑汁希望减低人力成本,以便让商品更有市场竞争力。能够代替人力的新生产技术的诞生恰恰与他们的这一经济愿望契合,这使得资产阶级们有了使用新技术、进行工业革命的意愿和动力,而在欧洲大陆的很多国家,低下的工资水平让人力成本比英国低廉得多,工厂主们以改进生产技术来减低成本的意愿自然低了不少。

 

       再者,劳动力的高工资还给英国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劳动者消费的能力更强。工业革命前夕,相对更为富有的普通英国人的日常开销要高于欧洲大陆人,这些消费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教育和技能培训。据统计,英国1800年的人均识字率为53%,大大超过同时期的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这些国家的识字率大致还保持着中世纪晚期的水平。罗伯特縠伦写道:“在接受教育和培训之后,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大幅提高,这显然有助于他们发明创造更多新产品和新工艺。”长此以往,英国便逐渐产生出了数量庞大的熟练机械工和技师,他们头脑中的奇思妙想也就能更容易地转化为新的生产技术。

 

        在高工资水平的前提之下,英国还“非常走运”地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这使得英国的能源价格比欧洲其他国家要低得多,自然更是低于原先的人力成本了。低廉的能源价格让机械代替人力成为了一桩极为划算的买卖,因为“在能源方面节省下来的开支足以抵补多支付给工人的报酬,尚有结余。”如此,成本低廉的机械生产自然是多多益善,而随着机器代替人力的趋势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机械师而不是单纯出卖体力的工人。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高工资待遇逼迫资本家寻求新技术来降低成本,而利润丰厚的新技术的出现又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生产技术的研发。二者互相促进,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之势。

 

         英国的工业革命浪潮,既有煤炭资源等有赖于天时地利的天然因素,更有不少人为的原因,重视文教和科学、给予劳动力丰厚的待遇都是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条件。假如18世纪以来的英国人拿着比欧洲大陆工人更低的工资,甚至比使用机器的成本更低的话,那么以机器代替人力从而降低成本的做法就显得毫无必要了,工业革命也就无从发生。

 

       回看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自1738年之后的近两个世纪里,北京的一个普通劳动力工资水平一直徘徊在“勉强维持生活”的最低水平线上。即便到今天,中国普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依然是在全世界名列末尾的。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是绝对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富可以供其投入到教育和技能培训上,所谓的科技创新更是无从谈起,而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在资本家眼里则充当了价格低贱的“人肉机器”。在劳动力比什么机器都便宜的前提下,人们不太可能迎来一个崇尚教育和科技创新的社会,因为,在在这个社会里,人的才智和能力并不会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使用。人,与其说是创造者,不如说更像是一个重复劳作的活体机器。

 

        工业革命之所以不会发生在中国,通过对比18世纪以来中国和英国普通劳动力的收入,其中原因不难被我们理解;同理,当我们对比今天中国的平均工资和世界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似乎也很难期待未来的中国会发生某种科技创新或生产革命。当作为劳动者的人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甚至蔑视的时候,创新,无非是一句空话。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上海站 s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