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与理财,挣钱是理财的前提,挣钱是基数,理财是放大器。“挣身价”是另外一种思考,即如何把基数做大。
一个业务员,刚开始没身价,只能拿保底工资。随着业务熟练程度提高,业绩增加,收入增加了,挣钱更多了。但是,身价可能还没有变。
什么是身价?就是你还没有做出业绩,但是别人已经认同了你的能力,并愿意支付很高的薪水。比如,一个管理大师给企业做顾问,少于100万是请不动的,这就是身价。如果管理大师做顾问拿的是销量增长的提成,那就不是身价。
如果你嫌工资不满意,要求加薪,上司没同意,于是,你辞职了。这说明在上司眼里,你的身价没有变化。如果老板同意了你的加薪要求,说明你的身价提高了。
身价有两种,一种是内部身价,另一种是外部身价(市场身价)。
有一些人,长年在一个企业工作,职务、薪水不断增长,似乎身价也在不断上涨。然而,一旦离职,很难找到相对应收入的工作。因为原来的身价只是内部身价,市场不认同。
上述现象很常见。有些人觉得自己在企业的贡献很大,对待遇不满意,认为凭自己的“本事”,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然而,有些人可能会忘了,没有老板(上司)的提拔,你自己的本事可能不足于承担这么高的职务,或获得这么高的收入。这类人往往自视过高,忘了如果不是老板(上司)“罩着”,你可能不会有这样的身价。这类人的结局往往是跳槽越来越频繁,职务越做越低,待遇越来越低。
每个人工作有两份报酬,一份是现在的收入,另一份是未来的收入。未来的收入就是身价的提升。
一个非常优秀的导购员提升为店长,作为优秀的导购员,他的收入可能下降了;作为店长,他的身价提高了。
一个人收入的提升大致有两个渠道:一是在现有身价基础上,业绩的提升带来收入的提升;二是身价的提升带来收入的提升。以我所在公司为例,从工资角度看,店长比导购员高;从业绩提成看,店长可能比优秀导购低(因为店长是导购平均绩效的倍数),但因为店长可以入股分红,那么如果不考虑绩效,店长的基本收入远远高于导购员,这就是因为店长的身价高于导购员。
有人爱跳槽,跳来跳去,身价没变。等到年龄稍大,跳槽也没人要了,就不值钱了。即使原来有很高的收入,也会降下来。
身价的提升与业绩的提升不同。业绩提升了,身价不一定提升。身价的提升通常有下列几个渠道:
一是职务的提升。一名高管与一名员工,工资差异巨大,这是身价决定的,与业绩无关。而职务的提升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因为个人能力突出而提升职务;二是企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新职务,更多的人得到提升。或者说,一种是在职务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另一种是职务总数增加的情况下提升。
二是职责与权限的变化。或许职务并没有提升,但职责与权限发生了变化,身价由此提升。
三是独特的贡献。比如,把规模很小的产品或公司做大了,因此身价不一样了。
四任职企业影响力的变化。比如在一家企业任职,或许本人对企业的贡献并不大,但因为企业很成功,本人的身价也因此变化。
有人说,现在的人很功利,只注重眼前利益,我认为这很正常。注重眼前利益是多数人的天性,关注长远利益是少数的悟性。
我非常欣赏一个关于战略的定义:战略就是现在做的事情,不仅有现在价值,而且有未来价值。或者说,战略就是现在工作的积累。
员工当然要关心目前的收入——特别是那些“月光族”的一线员工,但能否在关心现在收入的同时,也做一些能够提升身价的事情。当提升身价的工作积累到一定时候,身价自然就提升了——这就说给员工听的。
员工的高度可能只能够考虑到当前收入,还没有思考未来,那么,管理者能否说服、提示员工?——这是说给管理者听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员工在企业工作,企业带给了员工什么?
我的思考是:员工应该获得一份行业平均偏上的工资,以及不断上涨的身价。对于员工的收入,我有一个观点:工资不高,收入不低。工资不高,如果你没有身价,起点工资符合中等偏上就可以了——这是由市场决定的。收入不低,要靠身价的变化去获得。如果一名员工,入职一年就当店长或区域经理,身份与普通员工不一样了,收入当然提高了。与他(她)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相比,可能同事还是普通员工,那么相比于他(她)的同事,他(她)的收入无疑是提高了。
即使这名员工离开了企业,因为有了身价,那么,也可以在其它企业获得较高的青睐。
一个业务员,刚开始没身价,只能拿保底工资。随着业务熟练程度提高,业绩增加,收入增加了,挣钱更多了。但是,身价可能还没有变。
什么是身价?就是你还没有做出业绩,但是别人已经认同了你的能力,并愿意支付很高的薪水。比如,一个管理大师给企业做顾问,少于100万是请不动的,这就是身价。如果管理大师做顾问拿的是销量增长的提成,那就不是身价。
如果你嫌工资不满意,要求加薪,上司没同意,于是,你辞职了。这说明在上司眼里,你的身价没有变化。如果老板同意了你的加薪要求,说明你的身价提高了。
身价有两种,一种是内部身价,另一种是外部身价(市场身价)。
有一些人,长年在一个企业工作,职务、薪水不断增长,似乎身价也在不断上涨。然而,一旦离职,很难找到相对应收入的工作。因为原来的身价只是内部身价,市场不认同。
上述现象很常见。有些人觉得自己在企业的贡献很大,对待遇不满意,认为凭自己的“本事”,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然而,有些人可能会忘了,没有老板(上司)的提拔,你自己的本事可能不足于承担这么高的职务,或获得这么高的收入。这类人往往自视过高,忘了如果不是老板(上司)“罩着”,你可能不会有这样的身价。这类人的结局往往是跳槽越来越频繁,职务越做越低,待遇越来越低。
每个人工作有两份报酬,一份是现在的收入,另一份是未来的收入。未来的收入就是身价的提升。
一个非常优秀的导购员提升为店长,作为优秀的导购员,他的收入可能下降了;作为店长,他的身价提高了。
一个人收入的提升大致有两个渠道:一是在现有身价基础上,业绩的提升带来收入的提升;二是身价的提升带来收入的提升。以我所在公司为例,从工资角度看,店长比导购员高;从业绩提成看,店长可能比优秀导购低(因为店长是导购平均绩效的倍数),但因为店长可以入股分红,那么如果不考虑绩效,店长的基本收入远远高于导购员,这就是因为店长的身价高于导购员。
有人爱跳槽,跳来跳去,身价没变。等到年龄稍大,跳槽也没人要了,就不值钱了。即使原来有很高的收入,也会降下来。
身价的提升与业绩的提升不同。业绩提升了,身价不一定提升。身价的提升通常有下列几个渠道:
一是职务的提升。一名高管与一名员工,工资差异巨大,这是身价决定的,与业绩无关。而职务的提升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因为个人能力突出而提升职务;二是企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新职务,更多的人得到提升。或者说,一种是在职务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另一种是职务总数增加的情况下提升。
二是职责与权限的变化。或许职务并没有提升,但职责与权限发生了变化,身价由此提升。
三是独特的贡献。比如,把规模很小的产品或公司做大了,因此身价不一样了。
四任职企业影响力的变化。比如在一家企业任职,或许本人对企业的贡献并不大,但因为企业很成功,本人的身价也因此变化。
有人说,现在的人很功利,只注重眼前利益,我认为这很正常。注重眼前利益是多数人的天性,关注长远利益是少数的悟性。
我非常欣赏一个关于战略的定义:战略就是现在做的事情,不仅有现在价值,而且有未来价值。或者说,战略就是现在工作的积累。
员工当然要关心目前的收入——特别是那些“月光族”的一线员工,但能否在关心现在收入的同时,也做一些能够提升身价的事情。当提升身价的工作积累到一定时候,身价自然就提升了——这就说给员工听的。
员工的高度可能只能够考虑到当前收入,还没有思考未来,那么,管理者能否说服、提示员工?——这是说给管理者听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员工在企业工作,企业带给了员工什么?
我的思考是:员工应该获得一份行业平均偏上的工资,以及不断上涨的身价。对于员工的收入,我有一个观点:工资不高,收入不低。工资不高,如果你没有身价,起点工资符合中等偏上就可以了——这是由市场决定的。收入不低,要靠身价的变化去获得。如果一名员工,入职一年就当店长或区域经理,身份与普通员工不一样了,收入当然提高了。与他(她)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相比,可能同事还是普通员工,那么相比于他(她)的同事,他(她)的收入无疑是提高了。
即使这名员工离开了企业,因为有了身价,那么,也可以在其它企业获得较高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