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环境好的时候,买套房、买点儿股票、买点儿黄金,不费什么力气,就能挣钱,许多职场人士开始不在乎工资这点儿“仨瓜俩枣”,更提不上自我投资了。如今,
经济形势变化,挣“快钱”、捞“外快”的机会变少,一些人又开始重新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于是,如何投资自我、提升内涵等话题开始出现在职场人士的规划之中。
白玲是中国最早进入
职业测评行业的专业人士之一,从1998年至今,已有10多年的从业经验,是国内资深心理测评专家和面试官。在她看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并不是提升一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投资。核心竞争力的投资,一定是对自身的投资,因为人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财富的掌控者,这个主体不强,财富也不一定能把控得住。所以,她认为,现在人们重视对自己的投资是找到自我、不浮躁的一种体现。
但是,知道了要自我投资,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自我投资是目前很多人的现实状态。“一个人的职场之路,就像打扑克牌一样,是从"小3儿"到"大猫儿"的进军之路,你冲的位置越高,你的自由度越大。但客观上,有的人可能只能冲到"10",有的人能冲到"老A"甚至更高。”职场人士如何才能冲到“老A”以上的位置呢?白玲通过自己的一些实战案例,一一为您梳理。
成功案例
完美的职场路径
马涛现在是一家IT公司负责
财务的副总裁,年薪过百万。他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这段路只用了11年的时间。
2000年马涛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冲着名气,先去了“四大”之一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刚开始,他觉得收入不低、又是外企,工作起来很兴奋,再加上忙,从来没考虑过
职业目标和
职业规划。
因为工作的需要,他曾一直在公司外面报辅导班补习英语口语。这一被动的
培训,后来为他的
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需要经常加班和出差。两年下来,原本身强力壮的马涛有些扛不住了,经常感冒发烧。2003年,他就开始反省: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不是自己想要的。马涛给自己规划了两条路,一条是在本职工作上发展,专业做
财务;另一条是以
财务为基础做管理。相对来讲,他更喜欢后者。
马涛知道,要想做管理,本科所学并不够用。2004年,在一位师兄的指导下,他辞职到国外一所大学读项目管理课程。这时,他此前一直没放弃的英语发挥了作用,保证他在1年多的时间内,就顺利读完了相关课程并拿到了学位。
回国后,马涛加盟了如今的这家IT公司,就职
财务总监,年薪50万元,这比之前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高了2倍。而他到国外的学费是7万元人民币,加上生活成本、工资损失,总投入?0万元。这对于当时的马涛来说,
压力还是很大的。
之所以加盟IT企业,马涛说他有两个考虑。一方面是他认为IT行业就业前景较好,以后发展机会更多。另外他也比较喜欢,平时经常关注这个行业。
进入公司后,马涛积极了解公司的主体业务,并多次从
财务专业的角度,向主管副总裁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此同时,他还在网上进行
团队精神、营销技巧、薪酬设计、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学习,目前研究的是
战略性
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