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天花板” 遇到职场瓶颈该怎么办?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一个刚出校门的职场素人,也总是会走过类似的职场之路。找工作时的彷徨与无奈,入职时候的幸福憧憬,碰到问题时候的不知如何下手,工作了几年“半新不旧”时候的跳槽还是呆在原地的徘徊,遇到好上司时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或者是遇到坏上司时的压抑,办公室政治的盘根错节,步入职业“中年危机”时的乏安全感,碰到“透明天花板”时的无奈。
通常,职场的透明天花板是对女性从业人员而言的,她们因为社会偏见,自身能力或者分心照顾家庭等等,总是会遭遇这样那样的瓶颈,而得不到升迁上的照顾,碰到看得见摸得着,却捅不破的透明天花板。名词解释:职场透明天花板——现代人在职场中,即便再有能力,达到一定级别之后,晋升的空间也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的阶段遇上自身发展的困局,亦即遇到了职场透明天花板。
最早这个词来自英文的“glassceiling”,透明天花板。20多年前《华尔街日报》用这个词描述了职业女性面对的无形壁垒。透明天花板上面的东西——更高的职位和薪水,貌似也并非遥不可及,跳起来也有可能碰得到,甚至那层透明天花板看起来薄、透、脆弱——可事实上它却很难捅破,上面的空间也只是看得见而碰不着。
在职场中,有太多的人一路狂奔,努力向上。但跑着跑着,奔着奔着,却突然发现前面已然是方向全无,路无向前。就如抬头向上,却总是被透明天花板碰得生痛。于是源于透明天花板的疼痛就产生了……坦诚地说,升职、加薪固然是职场上不能不追求的东西,但“透明天花板”所挡住的更本质的,其实是对个人自身能力的提升、眼界的开拓以及工作内容往更高层次上的发展。谭小芳老师(预定女性领导力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建议我们的职场人士:与其去想“透明天花板”是不是在级别上限制了你,不如想一想在工作内容上是否还有向纵深发展的拓展空间。
白领精英面临的一个职业上的主要困惑:当职业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见识有了,能力有了,也有了一定的管理职位,可却发现,再往上升的可能性却小了,抬头就碰到了职业的“透明天花板”。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表示,相对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面临职场透明天花板,而在国际化大公司里,亚裔人比欧美人遭遇职场透明天花板的机会也更多。
总体而言,会遭遇职场透明天花板的那类人群工作经验很丰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职位和薪酬在待遇上也有了一定的回报。固守现状并非绝对不能接受,但如果有较严格的自我要求,或者有较激进的职业理想,想要更进一步,获得更大的事业发展却也具有相当的难度。
虽然说职场上的每一个层级都会遇到晋升的壁垒——三个前台小妹,也只有一个能升成秘书文员。但不可否认的是,越往高层发展,人群的组成就越趋向于精英化,能发挥的空间相对越小,竞争的压力也就更大。很多时候,中层以上的职位提升,并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工作能力,还取决于各种方方面面的机会和关系。而大多数行政构架都是金字塔式的,能够得到提升机会的永远是少数人。
因此,最容易陷入职场透明天花板困境的人群当属35岁到40岁,在公司担任总经理、总监这类职位的人群。特别是35岁到40岁这个年龄段的,职位在总监、高级经理左右的,这种感觉会更强烈些。这个年龄的人,生活上基本上都定下来了,如果再重新找一个机会的话,机会成本特别大,所以对于选择就会感到犹豫。
但不管是基层员工、还是中层干部,每个人在职场里都努力奋斗,希望能攀上事业的高峰。可是,当我们走到某个位置的时候就难以再往上走,这个位置被喻为“职场透明天花板”。当你面对“职场透明天花板”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看赖斯的案例。
从花样滑冰选手到斯坦福最年轻的教务长,从美国史上最年轻的国家安全顾问到举世瞩目的国务卿,再到八年后回归斯坦福任政治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甚至放弃过美国国家橄榄球大联盟(NFL)主席高达1000万美金年薪的诱惑……赖斯的职业生涯有过数次跨界的重大行动,她用个人经历验证了树挪死人挪活的中国古训。虽然你我不可能如赖斯一般,在职业生涯的转变中一步步走向权利巅峰,在不同行业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在究竟要不要转、何时转、怎么转的问题上,一样需要深思熟虑、步步为营。
我们每个人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个精明能干的朋友对自己的工作完全丧失了热情,睁开眼便满怀厌恶地混日子,或者某位老同学竟然丢下已经干了18年的工作转而去做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儿。“我的工作究竟适不适合?我是否应该换个方向?”这已成为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人们最迫切的问题。
在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博士埃米尼亚·伊瓦拉看来,转变职业生涯的人越来越多,但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巧。诸多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士愿意为此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并承受巨大的职业和个人风险。但尽管使出浑身解数,却还是困在错误的职业生涯中,潜力得不到发挥,有的甚至连自己的专业都丢掉了。
职场透明天花板是一个流行的说法,因为能力和性格上的差异,有的人早早触顶,也有的人一辈子都像坐了火箭一样节节上升。究竟你有没有触到一个实体的透明天花板,从而需要转变职业生涯,还只是你自己的心理透明天花板,适当调节就可以顺利泅渡?要排除你的职场透明天花板是自己钉上去的这种可能性,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提醒我们要搞清两个问题:
首先,你的职业规划够清晰、够战略高度吗?今天你管1个项目,理想是明天管10个项目,那么你设立的只是一个量变的职业规划;如果有人今天管理10个项目,可他设定的目标是明天管理3到5个资深人士,其中一个就是你,那么他很快就能为你镶上一块透明透明天花板,任你管到10个项目也还是只能在下面游泳。再者,你的职业定位是主动性成因,还是被动成因?很多职场新人在初涉职场伊始都沉迷于“工作轻松、高薪高福利”的追求中,直到周围同龄的同学朋友陆续升职才开始迫于压力制定职业目标,这种成因多半是不健康的。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职场透明天花板?当一个人感觉工作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激情,自己创业又顾虑重重的时候,就碰到了透明天花板。碰到了透明天花板,通常的反应会出现消极工作的态度。小王刚刚进一家公司的时候,工作状态是非常积极的,如果工作需要,随时可以加班和出差。可是工作三年之后,他感觉自己变了,出差往往是出差为名,旅游为实;以前忙起来没时间概念,现在公司规定5点半下班,多一秒钟他都不在公司里待着;甚至还不关心自己的工作业绩,只要情况基本稳定,在这个标准上做多做少都无所谓了。
这对于职场人来说,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很有可能在透明天花板下,进入职场安乐死的后果,职场生活不进则退,不努力创造条件升职或发展自己,一味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混日子,混时间。有一天,职场人就会发现,除了工龄较长外,找不到更突出的优点。而且,手头的这份工作,新人们花点时间与精力就可以取代,所以,这样一定会被淘汰。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职场是个竞技场,它不会成为你的温室,再优越的条件,再多人的羡慕,也要意识到这里是职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总有人想往上爬,总有人会因利益而奋进。职场透明天花板是自己安放上去的,身处职场,不进则退。学习决定你的高度,你的高度决定透明天花板的高度,工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你要学会改变自己来适应职场的变化,也要学会不停地充实自己,改变你的职场状况。
1、明确学习目的。兴趣和能力需求能够恰好吻合的概率并不是太高,所以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学习对职场人而言也是职业成本,在学习中,应该树立一个原则:不要不获而劳,没有回报的学习是无意义的。这也就是说,千万不能跟着兴趣去学习。事先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学是利,而有兴趣地去学是弊。这就要求自己具备结果心态,也就是学会了这个东西,我们可以做什么,能够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而不是不问后果,盲目跟着兴趣走。
2、在工作中学习。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熟练工,这是个变化的年代,形势在变,公司在变。很多职场人感觉自己已经取得了部分的成功,但发展是无止境的,唯有不断锤炼自己,再加上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精细规划,方能积聚能量,向职场最高峰迈进。最重要的是要适应变化,并且研究工作的可改进之处。跟客户首次打交道须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工作没成效赶紧总结教训变换方法。要学会变换思路。
3、不做“杂工”:找准职场方向。有人经常做“杂工”,这类人也是经常触碰透明天花板的人,总是在某个公司做一些“打杂”的活儿,久而久之,不只在一个公司里面打杂,而是不停地转行,更换多种职业,最后却发现自己无论在其中哪一行都不具备优势,无竞争力,自己最后只能“打杂”。
其实,这类职场人的每次转行都可以找出很多“现实所迫”的因素,或者是为家庭“牺牲”,或者是因地域问题,或者是变化跟不上计划……如果敢面对现实,这些因素很有可能都是借口,大部分是一种“在职厌职”的情绪,看不到行业的前景,工作也没有深入,所以才瞄准陌生的行业,在从事新行业之后,又开始重蹈在先前行业上的覆辙。
谭老师提醒女性领导者:找不到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不利的。方向所在,就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往往想走捷径的时候,容易走弯路。而坚定信念,深入发展自己,就是没有走弯路,当然也就都是捷径。总之,职业的透明天花板在每个企业都天经地义存在,应该面对并调整心态接受;这“透明天花板”是具有弹性的,它会因人而高或低;这“透明天花板”是可以打破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你就会发觉,原来它还能是扇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