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冬季世界经济论坛期间,腾讯财经在瑞士达沃斯当地,举办了“全球经济前瞻:大拐点 or 大震荡”主题晚宴。本次晚宴由原子智库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在晚宴讨论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发言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它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中国企业应该以严格的标准淘汰落后的过剩产能,而市场也会让它们自然淘汰。以现在收入水平、技术水平,中国很快会实现转型,整个环境好转指日可待。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来源于潘家华所在团队对世界经济格局的论证分析。
在他看来,按照人、投资、资源,这三种驱动世界经济格局分化的因素来分析,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分为三大板块,即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欠发达国家。
这其中,发达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人口快速增长、发展空间非常大、资源容量和存量相当高,潘家华认为:“这样的经济体今后的空间应该非常大。特朗普要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有潜力、有空间。”
另一类则是以日本、欧洲为代表,人口饱和甚至下降、基础设施饱和,从发展数据来看,基本没有太高的预期。
潘家华认为,在新兴经济体板块中,包括中国和印度这两种类型,“我们人口已经是接近峰值,基础设施和相应的投资已经趋近饱和,资源的容量也是接近极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增长空间真的是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以印度为代表的第二类新兴经济体,人口还在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拉动需求特别旺盛、生活质量提升空间非常大,“印度这个新兴经济体应该是世界一个新的增长点所在”。
对于欠发达国家经济体,潘家华引用数据表示,过去60年代、70年代,其所占全球经济比例从未超过0.5%,人口却从30%跃居超过一半,这类经济体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有可能加入新兴经济体的行列,也有可能原地保持不动。